新古典宏观学派再下一城
2010-10-14   作者: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若要简单概括一下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戴尔·默藤森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在劳动经济学上的突出贡献,那就是发明并拓展了宏观经济学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搜寻-匹配模型”,并使之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
  在大萧条之后的1936年,凯恩斯以一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这门学问。迥异于马歇尔综合前几代人努力构筑出来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直接改变了世人对于经济学的理解。今天大家嘴边的GDP、需求不足、金融泡沫、货币政策等概念,全都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但宏观经济学也有其天然缺陷:“缺乏微观基础”。微观经济学是从最基本的理性经济人出发,一点一点推衍出来,已圆融贯通,毫无破绽。但宏观经济学并非从基本的理性经济人推出,凯恩斯提出了总供给、总需求,用它来指导经济政策,获得奇效,也获得了合法性。可30年后,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碰壁了,不再灵验了,这时诟病声四起,认为它“不够科学”。
  凯恩斯的众多徒子徒孙们坚信凯恩斯理论的正当性,积极为其补充微观基础,此即所谓“新凯恩斯主义”。另有一批学者则更相信微观经济学的坚实基础,主张抛弃凯恩斯,另起炉灶,以微观经济学为工具,也从最基本的理性经济人出发,构筑一套新的宏观经济学,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前些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卢卡斯,普雷查德,普雷斯科特,再加上本届获奖的三位,全都属于这一流派。
  经过数十年的演变,“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两派对峙的局面已成。而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这一派高手辈出,既掌握了最新、最复杂的数学工具,又不惮辛劳地编写了很多教科书,隐隐已有一统宏观经济学的气象。芝加哥大学的诺奖得主卢卡斯便放出狂言:“我已成功地让我的学生不知道凯恩斯何许人也。”
  宏观经济学要讨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这三大市场的问题,又必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波动、货币问题、经济政策等诸多敏感问题。“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每一个领域都要竞争,对抗。两派有一个基本的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笃信市场,因而总是保持“极端自由主义”的观点。而“新凯恩斯主义”仍然继承了凯恩斯怀疑市场的传统,认为市场总要失灵,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
  劳动力市场上的问题,一直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强项。可是今年的三位诺奖得主改变了现状。他们的“搜寻-匹配模型”是高度支持自由主义的模型,认为在充分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最多只存在“摩擦性失业”,而不存在非自愿失业。换句话说,市场上之所以存在失业,是因为“有人正在找工作”以及“有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罢了。失业问题不是宏观经济学中不能克服的顽疾,劳动力与其他商品一样,也可以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达致效率最优的市场均衡。
  “搜寻-匹配”是劳动力市场常见的情形,因信息不对称之故,在其他市场上并不多见。比如,我们去超市购物,看似也是一个“搜寻-匹配”的过程,即我们搜寻品质-价格对于自身都合适的商品,而企业也通过价格等待着认为它的品质-价格合适的顾客。但这个“搜寻-匹配”的过程往往很短,不会过多耽误。至于金融市场上的“搜寻-匹配”,效率更高。股市和其他金融市场,每天都在撮合不计其数的交易,瞬间完成,没有争议。可是劳动力市场就困难许多。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找工作,每天也都有许多岗位在招人。还有大量报纸、杂志以及招聘网站在联络劳动力供需双方,可两方面的缺口仍然同时存在,未见得有什么减少。
  抓住了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核心特质的“搜寻-匹配”模型,在理论上非常精彩。人不同于商品,更不同于股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年龄、专业、毕业院校、过往经历,都未见得能准确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正因如此,劳动力市场很难被市场调节得完全均衡、毫无阻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这就是劳动力市场的唯一的、内在的阻碍。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模型大有不同,新凯恩斯主义很早就提出“工资刚性”、“内部人-外部人模型”、“锦标赛模型”等理论,用于解释失业。两者最主要区别在于,“搜寻-匹配”模型认为失业原因全都应该归于市场自身,而不能到市场以外找借口。而新凯恩斯主义认定,即使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极为复杂,导致失业的原因千奇百怪,怎能单纯地用“摩擦性失业”的借口囊括一切?
  从实证角度来看,似乎新凯恩斯主义的解释更贴近现实,更为现实数据所支持。倘非如此,它在形式优美、逻辑严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面前早无容身之地。但本次诺奖仍然颁发给了“搜寻-匹配模型”的几位创造者。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下一城,但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竞争,还远未真正分出胜负。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聚焦劳动权利博弈:诺奖与时俱进 2010-10-13
· 三位诺奖得主难解所有失业问题 2010-10-13
· "诺奖"主题没有跳出经济危机 2010-10-12
· 诺奖舞剑意在就业 2010-10-12
· 诺奖得主马斯金将出席招商证券论坛 2009-10-16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樊纲:调节供需防范资产泡沫·[思想频道]诺奖“搜索理论”给奥巴马开药方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