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一轮国企改革走出"三步棋"
    2007-12-28    本报记者:刘亢 刘健 王金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通过国企重组,重庆市国有资产布局更合理,产业更集中,优势集团和超大型集团发展能力更强,资源配置能力更优。

  引言

  从1984年开始,我国不断探索国企改革之路: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激发国企的活力,邯钢经验扭转计划经济观念,“三改一加强”助推企业闯市场,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为企业减负,破产改制改善了国有经济布局,股份制成为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历经三年改革脱困的艰苦历程,许多国企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经过前一阶段的国企改革,仍有一批国企因债务沉重、机制落后、冗员众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而在死亡线上挣扎。从2004年开始,重庆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国企改革,先后走出了减债、整合、缩短管理链条“三步棋”,实现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

减债: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奠基

    尽管我国采取了债转股和政策性破产等办法,但国企债务负担沉重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改观,甚至一些国企负债越来越重。2004年是重庆市国企历年来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但前景仍令人忧虑:平均资产负债率达85%左右,不少企业还资不抵债。这些债务对应的都是死资产,不产生任何效益,而且每年20多亿元利息也增为不良资产。[详情]

整合:按照市场规律重组国企

    从2003年8月到2007年10月,重庆市属重点国有企业集团4年间由39家减至21家,国有资产规模却由1700亿元增至5329亿元,排位由全国第十九位跃升至第七位。与此同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重庆市属国企集团由1家攀升至16家。巨大的变化归功于重庆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重组的成功又得益于市场化整合。[详情]

缩短管理链条 消灭“空壳”公司

    在大规模重组国企集团之后,重庆国企改革走出了第三步棋:缩短企业管理链条,消灭“空壳”公司,促使大批劣势企业退出国有经济,有效解决了前一阶段国企改革的遗留问题。[详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