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长长的基金经理离职名单,一波接一波的离职潮令公募基金公司面临严峻考验。证券时报记者对近10年的冠军基金统计发现,这些基金经理绝大多数已经离任,其中8人转投私募,仍在原基金经理岗位的只有去年冠军基金经理余广。过去10年中,流失的基金经理已超过百位。
基金业15年牛熊市洗礼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投资经理人,偏股基金年度冠军人物更是成为焦点。然而,证券时报记者对近10年的冠军基金统计发现,12位有功的基金经理绝大多数已经离任,其中8人转投私募,1人目前升任总经理,1人改管其他基金,1人去向尚不明朗,仅去年的冠军基金经理余广仍在原基金经理岗位。
“一直以来,基金公司都力图通过标榜团队制来弱化明星基金经理的影响,但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对外具有明星效应,对内具备领军能力的明星投资人,对任何基金公司来说都是无价之宝,遗憾的是,我们有诞生他们的土壤,但没有留住他们的机制。”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感叹道。
十年来股基冠军
基金经理近七成奔私
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中,一年一度的偏股基金业绩排名大战结果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博时、广发、泰达荷银、景顺长城、华夏、华商盛世6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轮流登上冠军宝座,其中,华夏、博时、泰达荷银和景顺长城各上榜两次。
2003年,博时增长基金当年34.35%的业绩在当时14只偏股基金中脱颖而出,时任博时增长基金经理的肖华一战成名。2006年、2007年A股大牛市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日渐突出。这一期间,几乎每家基金公司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基金经理,例如,汇添富基金张晖、上投摩根吕俊、南方基金王宏远、招商基金曾昭雄、华夏基金王亚伟,这些明星脸谱,曾是各基金公司的另一张名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基金公司的另一张名片,绝大多数都已离任,10只年度冠军基金的12位基金经理中8人转投了私募。
2006年底,肖华弃公募转私募成为当年奔私第一人,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大戏拉开帷幕。资料显示,肖华离开公募后创办了尚诚资产管理公司。在他之后,除了2004年股基冠军刘青山依然独守公募基金以外,2005年至2011年冠军股基的基金经理均已离开公募基金,大多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尤其是王亚伟也在2012年退出公募基金,引起行业震动。
值得注意的是,老牌状元刘青山在今年初也卸任了基金经理职务,成为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这意味着,10年来股基冠军基金经理只剩下2位仍在基金经理战线中奋战。
基民难去状元情结
基金难离领军人物
尽管10年来偏股基金状元大多离开,但基民的状元情结却有增无减。尤其是历经了股市的5年熊途之后,能够交出优异业绩的股票基金经理更是深得人心。
例如,2013年以来,上投摩根基金异军突起,在一季度华丽逆袭。基金一季度报告显示,在全行业一季度规模缩水的背景下,上投摩根实现44.78亿份的净申购,净申购比例为6.82%,在可比的67家基金公司中净申购比例排名第三,从绝对份额增量来看,仅次于汇添富基金60.49亿份的份额增量,位列第二。
在全行业一季度净赎回的惨淡背景下,上投摩根之所以能够实现逆袭,与其优异业绩高度相关。数据显示,上投摩根旗下上投新动力基金在2012年业绩表现始终位列偏股基金第一,在最后几个交易日被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等几只基金超越,以27.73%的业绩居第四。截至上周五,上投新动力的单位净值为1.679元,今年来涨幅达49.83%。
“今年公司发展势头是挺不错的,业绩好了,产品布局也很得当,准备发的产品很多,各条战线都有斩获。受益于股票基金业绩优异,公司发行债基规模也很大,在渠道很受欢迎。”上投摩根内部人士称。
无独有偶,去年出了股基冠军的景顺长城基金今年也尝到了明星效应带来的甜头。截至一季度末,在全行业平均净赎回率高达9.96%的背景下,景顺长城一季度净赎回率为4%。同时,今年景顺长城趁热打铁发行的景顺长城品质投资基金,募集结果也超越同期标准。
出走大佬返身变对手
公募基金如何留人
当基金公司还在为人才流失束手无策之时,新的烦恼接踵而至。曾经的公募大佬又回来了,作为竞争对手归来!星石投资已经踏上公募之旅,江晖带领着他的阳光私募星石投资,准备重新杀回公募基金。
作为国内最大的阳光私募之一,星石投资进军公募基金,其号召力不可小觑。2007年成立5年多来历经两轮熊市却实现连续5年正回报的纪录,尤其是2011年在阳光私募一片清盘声的惨淡市况下,旗下产品依然保持正收益。而星石投资灵魂人物江晖更是粉丝众多。
不仅如此,6月1日以后,杀进公募的还有更多来自券商自管、保险资管的大佬。重阳投资有裘国根,泽熙投资有徐翔,民生资管有肖风,每一个大佬投资风格都自成一派,特点鲜明。
这些极具代表性和号召力的人物进军公募,对目前公募基金的冲击可以想象。“这些年,其他的资产管理行业都在不断涌现着投资大佬,而基金公司的大佬却在不断离去,响当当的人物已是屈指可数。”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人会说,近几年来的A股行情熊长牛短,出业绩的先天土壤条件不足,不支持明星。不过,投资正如足球,没有球星的球队可能不是一只有魅力的球队,但不妨碍它成为一只有实力的球队。球星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但最关键的是要球队是否具有留住球星的大环境。基金公司也是一样,人才管理,不是单纯造就明星基金经理,而是造就出能留住明星的大环境。
大批优秀投资人员的流失让基金业这几年来对明星既爱又怕,唯恐某位明星经理在实力强大之后弃基金公司的“庙”而离去。有些公司为了尽可能减小明星基金经理离职给公司带来的冲击,开始有意去明星化,力图通过标榜团队制来弱化明星基金经理的影响。
然而,团队也需要领军人物,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正是这样的领军人物,去明星化是否最终会变为基金公司不愿意看到的去领军人物。事实上,一轮人才流失大潮让基金业必须正视快速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如何留住人才,基金业拿什么留住人才?是整个行业应该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