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款理财产品收益黑名单中行16款
2012-07-02   作者:  来源:理财周报
 
【字号

  银行理财市场高速发展,每年都在刷新发行记录。
  今年上半年,111家各类银行发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12282款,相比去年上半年发行数增加1000余款。
  同时,在发行数大量增加的同时,理财产品也大量到期,今年上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数达到了12775款,其中,到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最高为27%,最低只有0.36%。
    上半年59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中信0.36%最低。
  根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今年上半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12775款,其中,59款理财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涉及的银行主要有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渣打银行、中信银行等10家银行。
  首当其冲的仍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最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均来自结构性理财产品。中信银行有4款产品仅获得了0.36%和0.4%的收益,属于今年上半年到期最低者。中信理财乐投1101期(大豆联系款)、中信理财乐投1101期(玉米联系款)、“智赢十号”基金联系型理财产品(B款)、“智赢十号”基金联系型理财产品(A款),四款产品均为投资期限一年的产品,且为保证收益型产品,挂钩标的为期货和黄金。
  黄金今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这也让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深受其害。表现最为明显的当属中国银行。中国银行有16款理财产品到期未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其中15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而在这15款理财产品中,13款是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时,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中国银行今年上半年到期的黄金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共也仅有14款,只有1款到期实现了预期最高收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其他13款理财产品虽然未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但是都未出现亏损,最低年收益率为0.5%,最高也有3.1%。
  到期收益率0.5%的理财产品为博弈BY12055—V人民币金上加金理财产品,期限为40天,资金投资于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进出口行债券和农发债等高信用等级金融产品以及债券回购等金融衍生产品。
  理财产品看涨黄金,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黄金走势一直较为低迷,导致这款理财产品最后只有实现最低的0.5%收益。
  此外,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实监测,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恒生银行以及渣打银行等均存在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未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债券和货币类产品无法实现预期最高,

  偏差约0.2%

  除了结构性理财产品外,今年上半年还有不少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到期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存在小幅度偏差的情况,比如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的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迹象明显,货币政策也出现了调整,央行连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同时,货币市场的利率也出现较大波动。国际形势的变化莫测,让银行在操作上和预判上加大了难度。
  比如,交通银行有4款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特别是澳元理财产品也出现此种情形。
  “得利宝新绿”私人银行专享澳元理财产品(F1BB0729)和“得利宝新绿”澳元理财产品(FE112729)预期年收益率为6.8%和6.55%,期限分别为1年和3个月,理财资金将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到期年收益率均为5%。
  以往债券和货币市场基本都能达到预期,但是市场存在复杂性,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加深的背景下,这类理财产品也有较大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最高。不过,并不足以悲观,基本上都是小偏差,在0.2%左右,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心。

  外资行18款产品包揽高收益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未实现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中,结构性理财产品是重灾区,然而,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结构性理财产品也是首屈一指。
  根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在今年上半年到期收益率10%(含)以上的理财产品共有19款,其中18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这19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分布在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四家银行之中,主要以渣打、恒生为主,可见,高收益理财产品基本被外资行包揽。
  在收益率排名前两位的是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的理财产品,渣打银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录得27%的收益;东亚银行的牛熊双盈5“亚洲四小龙”指数基金保本投资产品到期实现了18%的年收益。
  恒生银行的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投资产品-“连连盈”可自动赎回(OTZR50)和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投资产品-“步步稳”(OTZR14),起买金额均为10万元人民币,投资期限为1年,虽然给出了17.4%和13%的预期收益率,但最终二者分别取得了13.97%和13%的收益。
  唯一获得10%收益的股份制银行是中信银行,为中信理财之专享4号产品, 2011年1月31日起息,并在2012年1月31日到期,期限为1年,到期已实现预期收益。

  城商行的高收益占比明显增加

  如果扩大排名的位置,城市商业银行的占比明显增加,如哈尔滨银行、杭州银行、稠州银行、南充商业银行、齐鲁银行、徽商银行等都获得了高收益。
  哈尔滨银行发行的“丁香花理财”财富尊享201104号产品和“丁香花理财”惠赢201101号产品,均为1年期产品,最终都取得了8.8%的收益。
  此外,城商行中,获得不错收益的还有,杭州银行的“幸福99”1124期(信托受益权投资型)银行理财计划、顺德农商行的精英理财大客户尊享第11070期、东莞银行的2011年“玉兰理财”平稳增利系列32号个人理财计划、泉州银行的“海西源泉”货币型个人理财产品(2012005期)等,分别取得了7%、6.9%、6.5%、6.3%的收益。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张星)

  (2)疯狂城商行:3589款产品29.22%份额,平均预期年收益率4.98%最高

  关于理财产品,城商行也疯狂。
    当你谈论银行理财产品时,你在谈论什么?曾几何时,你根本不可能谈到偏远的城商行;而今小银行的理财产品似有“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就连农商行也开始涉猎,这一切皆缘自2011年16.9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一夜春风”。
  截至2012年6月22日,今年已有84家城(农)商行,共发行3589款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份额达到29.22%,已与四大行、股份制银行三分天下。
  但是,粗放式增长的背后,城(农)商行的产品设计和风控能力却没能与其发行规模匹配提升;高收益的另一面,还需要警惕高风险。

  城商行逆势上扬

  2011年,是银行理财产品爆发的一年。此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一发不可收拾,今年以来城(农)商行的加入,更是增添了新的力量。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截至2012年6月22日,今年共有111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2282款;今年以来,共有84家城(农)商行发行3589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一季度发行1541款,在银行理财产品总体发行量环比下降时,逆势上扬;2012年一季度末城商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市场份额,从2011年年底的19%增至20.94%,截至2012年6月22日,更是增至29.22%,已与四大行、股份制银行三分天下。
  “理财产品不仅可以丰富客户服务,银行还可以赚取不菲的中间收入。”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让很多城商行开始注意到这一块业务,不过目前城商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定位还都处于低端水平。”
  从投资币种来看,由于城商行业务和管理水平限制,主要还是以人民币为主。84家银行中,除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分别发行26款、22款固定收益的美元产品外,其余均为人民币产品。
  从发行银行来看,84家银行中,70家城商行共发行3195款理财产品,14家农商行发行394款。其中上海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发行量均超过200款,分别为281款、226款、221款和213款;发行量超过100款的银行共10家均为城商行。滨海银行、富滇银行、湖州银行三家银行分别仅发行1款。农商行中,上海农商行和重庆农商行分别发行99款、62款,其余均未超过50款。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城商行发行理财产品主要有几个动机,一是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稳定客户和存款,甚至抢占市场;二是在跨区经营审批受限制的情况下,立足本地客户,回归“本地经营”,以弥补跨区规模增长的空白;三是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提高中间收入,带动零售业务的发展,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到来。

  华润银行成信托通道,东莞银行涉嫌揽存

  一款理财产品从设计、发行到投资、按期兑付,其背后不仅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业务为基础,被普遍运用的“资金池”模式更需要一套完整的机制。尽管城商行发行量已经可以与四大行、股份制银行相媲美,但其产品设计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发行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都还有待提升。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城商行理财产品设计都较为简单,投资范围也没有优势。
  华润银行6月29日最新成立的“快乐金7号1期人民币理财计划”规模为2000万, 投资于华润深国投信托设立的“华润信托聚鑫16号单一资金信托”,投资比例为90%-100%。
  众所周知,华润深国投与华润银行均由华润集团控股,而华润银行今年以来发行的101款理财产品中,通过信托投资多达74款,几乎成了信托通道。除了华润深国投之外,华润银行的理财资金还投向其他信托公司,如2012年4月10日成立的“快乐金3号14期人民币理财计划”,就投资于平安信托设立的“平安财富·华润银行汇锦债券投资基金单一资金信托”。
  除华润银行外,平安银行、上海银行也分别有82款和77款通过信托投资,顺德农商行、紫金农商行、富滇银行发行的产品甚至全部通过信托投资。
  在众多城商行中,东莞银行通过其资金业务的优势,形成以“玉兰理财”为品牌的系列产品,理财能力较为突出。但是,东莞银行却涉嫌通过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揽存。
  以“‘玉兰理财’稳健收益4天滚动1号01”为例,该产品于2012年5月24日成立,规模为5亿,委托期仅为4天,5月29日到期时,理财资金自动转为活期存款,正是月底冲时点存款的时候。
  在所有城商行发行的44款一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中,东莞银行占35款,其中一周以内的13款产品均由东莞银行发行。

  关注城商行理财,警惕高收益产品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投资期限、风险对价、投资起点相同的条件下,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高于其他银行。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表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不能久等,遇到适合的产品应尽快下手;在选择银行时,投资者应多关注城商行的理财产品。”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今年以来城(农)商行发行的3589款产品中3411款披露了预期收益率,平均为4.98%,高于股份制银行的4.83%和四大行的4.44%;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共有206款,“杭州银行‘尊享金钻’1203期私人银行专享理财计划SY1203”预期收益最高达9%。
  该产品于2012年2月21日成立,委托期为373天,认购起点100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当然,城商行让利也有限度,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城商行发行理财产品的目的之一就是抢占市场,在风控机制不成熟的条件下,过于激进就会放大风险。3589款城(农)商行理财产品中只有1375款为保本产品,占比仅38.31%。
  对于过高收益的城商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
  比如,理财周报独家报道《天津银行风波:航天第一研究院专家群被卷“专属产品”漩涡》揭露的一款收益率高达8.1%的理财产品,尽管最后涉嫌揽存未能募集成功,但差点让航天研究院4万多名专家卷入漩涡。
  而今年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超过8%的就有4款,分别是由杭州银行发行的“尊享金钻”私人银行专享理财1201、1202、1203期和哈尔滨银行发行的“‘丁香花理财’财富尊享201203号产品”。这些理财产品收益很诱人,但是投资者不能忘记其风险。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钟辉)

  (3)股份制银行4710款产品立足中高端,平均年收4.83%

  秤不离砣,砣不离秤。用这句话形容股份制银行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关系,最合适不过。
  在城商行的冲击下,2012年一季度,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骤降20.2%、91.1%,而股份制银行仅下降7.0%,低于理财产品发行总量7.9%的下降幅度。
  截至2012年6月22日,今年以来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市场份额为38.35%,仍然保持各类银行之首的地位。

  4710款产品最高收益13.5%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截至2012年6月22日,13家(含交行)股份制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710款,其中华夏、光大、浦发分别以638款、583款、565款理财产品发行量,位居前三;发行量超过500款的还有深发展、招行和交行,发行量在不足100款的仅有浙商银行一家,仅发行18款。
  长期霸占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榜首的招行,今年上半年不太给力,跌至第五;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华夏、光大、深发展,则发力中间业务,理财产品发行量增长迅猛。
  4710款产品中,只有4685款公布预期年收益率,平均为4.83%。其中光大发行2012年3月19日发行的结构性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第4期产品1预期年收益率最高,达13.5%,是唯一一款收益超过10%的产品,委托期1年,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预期收益超过6%的共482款,占比10.23%。
  值得注意的是,收益率在2%以下的44款产品均由交行发行,且均为日元、英镑、欧元三种外币产品,最低的“得利宝”新绿日元3个月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为0.95%。
  从投资币种来看,人民币产品为3961款,占比84.1%;其余6种外币中,美元、港币、澳元、欧元产品分别有257款、150款、145款和119款,日元和英镑各39款。各币种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差别悬殊,澳元产品表现强劲,高达6.01%;美元、欧元、港币、英镑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3.74%、3.18%、2.95%和2.25%,日元表现最差,仅为0.99%。

  股份制银行仍是主力,立足中高端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是主力军。”尽管四大行凭借其规模和网点优势,在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在普益财富最近公布的《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除了发行能力之外,收益能力、风控能力、理财产品丰富性、信息披露规范性等榜首位置均由招行、恒生、民生等股份制银行占领。
  截至2012年6月22日,今年以来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市场份额为38.35%,仍然保持各类银行之首的地位。
  在客户定位方面,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认为,城商行主要服务低端客户,四大行定位为中端客户,外资行定位高端客户,而股份制银行的定位则是中、高端客户。
   而就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情况来看,股份制银行甚至比外资银行更高端,理财产品认购起点最高,平均达174.73万,外资行、四大行、城商行分别为47.33万、16.99万和18.71万。
  光大发行的阳光财富“T计划”财富客户第263期、369期,认购起点高达2亿,预期收益率分别为6%、5.6%;光大541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认购起点达1060.18万,起点在2000万以上的64款产品中62款由光大发行,另外两款由深发展发行。

  深发展、民生再发超短期产品

  去年的这个时候,货币紧缩,各大银行正通过最短仅1天的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展开揽存大战,2011年9月被银监会紧急叫停。今年,超短期产品偶现江湖,但却不见揽存大战的硝烟。
  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共发行30天内理财产品314款,其中深发展、民生分别发行191款和114款,招行和中信各发行3款,这6款产品委托期均在28天以上,而深发展和民生分别发行了107款和71款一周以内的超短期产品。
  尽管上述产品中,不乏如深发展“聚财宝”周末发24号一样具有揽存嫌疑(该产品3月1日发行,委托期仅三天)的产品,但是却不见去年那般不断提高收益率来揽存的硝烟,314款超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为3.77%,甚至低于平均收益率1.06个百分点。
  “降息、准备金下调,增加市场的资金供应,也相应地降低银行间的拆放利率,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被动局面也将有所缓解,过了年中考核后,预计7月份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将更明显。”深圳某银行业分析师表示。(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钟辉)

  (4)激进外资行:恒生银行274款占比近一半,星展银行预期收益率最高32%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外资行的理财产品,莫过于“神秘而复杂”。
  由于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对于其实际运作和产品收益的详情,一般投资者鲜能明白个中所以。
  作为能为零售银行带来不菲效益的理财产品业务,外资行在其研发和销售上,乐此不疲。

  恒生发行数量最多,星展发行预期收益最高

  在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的12282款理财产品中,9家外资行发行数所占比重并不大,总发行数仅为662款。其中以恒生银行占比最大,274款,接近外资行总数的一半。另外,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的发行数也均在100款左右,南商银行和永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也分别有83款、50款之多。
  在这662款理财产品中,投资币种不同于外币泛滥的去年,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以人民币为主,少量美元和澳元,时而夹杂几款欧元、英镑和港元。超短期的托管期限已经消失,一般为3个月、半年、1年或者2年甚至更长时间。挂钩标的也主要集中在汇率和股票方面。
  谈及今年理财产品偏向挂钩汇率和股票的原因,星展银行(中国)个人银行投资及保险产品部总监孔淑妍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说,挂钩标的的转变主要是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及对收益的要求。有部分投资者希望稳健的收益,对本金保障要求高,适合于利率挂钩产品。
  “根据市场节奏及产品结构,今年我们发行了较多股票挂钩自动赎回投资产品,这类产品,只需要市场有一波小型反弹,即可实现高收益,并自动赎回。我们自去年底始,即发行自动赎回类结构产品,在今年初,由于股市良好的年报行情,资本市场经历一波上扬,产品纷纷自动赎回,并获预期高收益。从产品策略上讲:股票类产品的增加,也是市场节奏与产品结构的因素。”孔淑妍说。
  高风险高回报是外资行理财产品的一大特色,随着近年被投诉的频率渐多,外资行在“自查”中也有所收敛,保证收益型的产品逐年增多,但风险总是与收益成正比的,为了吸引客户,也为了展示自己银行的研发和与了解市场的能力,浮动收益型的产品也是部分银行的“宠儿”。
  根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发行数量较多的恒生银行,预期收益率并不高,多数维持在5%左右。星展银行在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水平相对较高,且以保证收益型为主。如股得利系列1211期—12个月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EZGF),就是一款挂钩基金,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为22%的产品。少部分也有保本浮动型的产品,如股得利系列1217期(EZGL),预期最高年收益率达25%。而在星展银行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最高预期年收益率超过了30%,达到32%,为星展银行2月1日发行的股得利系列1204期(EZFY)。
  在分享设计预期收益偏高的经验时,孔淑妍透露,在产品投放市场前,该行会对市场投放时机做一定研究,踏准时机投放,力求提高预期收益的实现率。比如,去年在“311”日本地震后推出挂钩美赞臣股票的产品,由于瞄准市场投资方向,认为灾后物资需求会增加,同时通胀情况仍严重,奶粉类企业股票有可能出现上涨,适时推出这一款100%保本产品。这款产品今年6月到期时,收益实现最高预期收益8%。

  结构性产品去年居亏损榜前列

  在外资行的在华发展史上,外资行理财产品巨亏的消息从未少听过。从金融危机时的QDII,到今年的期权类结构性产品,几乎每一家做零售业务的银行,都有因理财产品到期收益巨亏而遭投诉甚至对簿公堂的时候。
  “不停地投诉,不停地受到监管,我们也在不断地自查,但市场总是很难把握的,不可能保证100%的产品都能达到预期收益。”一家外资行的高层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8年以来,结构性产品是外资行销售的主力,本质上是嵌入了期权类衍生品的金融产品。
  数据显示,2011年到期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较严重的均为结构性产品。目前市场上曝出外资银行涉及巨额亏损的产品一类为累计期权类产品。购买这种产品的投资者主要为机构以及私人银行的客户,而在外资银行的零售业务部门,这类产品并不常见。这类产品亏损的原因有二,一是来自于市场,二是来自于产品的设计本身。
  QDII产品则是前两年受损最严重的“灾区”,在2009年和2010年到期的产品中,外资行到处“中枪”。这部分产品主要投资于海外基金,市场将其亏损主因归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过,市场上所见到的大部分海外基金是开放式的,在市场下跌时是可以止损的,而这类产品巨额亏损的原因在于没有及时止损。
  第三类产品为结构性票据产品。这种产品主要投资标的为海外基金、指数、股票等,但是这类产品必须到期或达到触发条件才能提前终止。在市场单边下跌的情况下,如果产品没有设计止损机制,会加大投资者的损失。

  结构复杂,夸大收益

  剑走偏锋可谓是外资行的理财产品惯用的伎俩。
  “理财产品复杂的结构,客户经理有时也不能完全理解,何况没有专业知识能力的客户?过分夸大收益,不明确披露风险,是造成投诉事件屡禁不止的根源。”一位银行业资深分析师说。
  不似中资行的保守和冗繁的说明书条文,有外资行客户曾说,外行的产品说明书有的似天书,有的干脆没有说明书。一旦“引鱼上钩”销售完毕,就会翻脸不认人,理赔中客户永远是失败的一方。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的监管机制还不是很健全,但银行在销售的过程中,有必要向客户对产品的条款做详细的讲解,并做好自我审查。“高收益的产品必然伴生高风险,大多数银行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都有一个风险评估的报告,如果不顾自身可承受风险的能力而盲目追求高收益,出现巨亏,投资者自身也不能免责。”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张莉)

  (5)四大行上半年共发3234款理财产品,占整体份额1/4

  比起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四大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操作始终没有偏离“稳扎稳打”的姿态。凭借突出的渠道优势,虽然从发行节奏和收益率等方面来看,都实在“不温不火”,然而市场份额却始终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城商行的冲击正在逐步蚕食四大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牢固江山,未来格局值得期待。

  中行产品二倍于农行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22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共发行3234款理财产品,占整体份额的四分之一。
  股份制银行历来是理财产品发行市场中的主力,从发行数量上来看,位居前三甲的华夏、光大、浦发三家银行,发行量不过638款、583款,565款。而四大行中除了较为保守的农行,上半年仅发行453款产品外,其他三家都较上述三家股份行相比遥遥领先。
  工商银行上半年发行产品879款,建设银行则为912款,“发行王”中国银行截至6月22日,共发行产品990款,这一数据达到了农行的二倍之多。
  “7天自动滚续理财”是中行的传统产品,在中行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据不小比例,业务开展也有一定时日。该产品以7天为一个存续期,到期后产品自动滚续起息,若需要动用资金,只需行使赎回权,银行将在当期产品到期后返还本利,从而满足流动性需求。
  而在外汇业务上具有领先优势的中行,在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上不遗余力。“汇聚宝”产品,主要有美元、澳元、欧元、英镑、港币等币种,投资起点为8000美元,存续期3个月到5年不等。今年以来中行“汇聚宝”一共发行了158款,成为外币理财发行市场中最为活跃的银行之一。

  高收益产品寥寥无几

  虽然产品发行数量上远远高于其他银行,四大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难见亮眼之处,在公布预期年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中,最高收益率仅为8%,而最低只有0.8%。预期年化收益率低于或等于3%的达到了268款,高于或等于6%的仅有47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寥寥无几。
  四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最高者来自工商银行,2012年“工银财富”第2期股权系列投资计划人民币理财产品,管理期1809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8%,资金门槛为10万元,产品通过信托公司设立的股权投资信托计划投资于某轨道交通行业公司股权,投资到期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收益,有土地抵押、股权质押等担保措施。
  外币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最高者来自农业银行,2012年第55期“金钥匙·本利丰”澳元理财产品,管理期为178天,预期最高收益7.9%,委托起始资金为8000澳元。
  另外,该行发行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2012年“金钥匙·安心得利”第1039期,预期收益率也位居前列,挂钩货币市场,管理期34天,预期收益7.6%。
  而所有四大行发行的产品中,预期收益最低的是2012年汇聚宝HJB1206BC2M加拿大元期限可变产品,发行方为中国银行,管理期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仅为0.8%,投资标的为“债券、利率、票据”,另中国银行发行的其他8款外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在0.85%-1%之间,管理期2-3个月不等。

  国有银行产品恋“黄金”

  与去年不少银行争相发行挂钩石油等大宗商品的理财产品不同,今年以来,黄金成为了不少银行的热门标的。而中资银行也从外资银行手中拿下接力棒,且更多涉及结构性产品,工行、中行当属个中主力。
  作为四大行中在贵金属业务上投入最多的银行,工商银行在黄金理财产品发行方面也占据优势,上半年该行共发行39款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期限1-3个月不等。多为高净值客户专享,委托金额起点10万元,保本浮动收益型,多数看空金价未来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以来,中行对黄金理财产品保持较高的发行热情,可从产品的说明书来看,该行对于黄金走势的判断却也经历了中途反转。今年年初,该行发行的挂钩黄金理财产品都是看涨金价。
  如中国银行在2月23日成立的一款“金上加金”挂钩型理财产品,根据产品公告,如果该产品在到期日4月25日之前,金价能够涨到每盎司1842.89美元,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最高6.6%的年化收益率,否则只获得3.1%的年化收益率。
  而一款4月27日起始投资的产品说明书显示,在一个月内,只要路透“XAU=”版面公布的每盎司黄金买入价格始终低于起始日价格+80美元,且高于起始日价格-150美元,则投资者获得年化收益率4.80%,否则为0.50%。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实研究员 冀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未来或降存准 宜选长期理财产品 2012-07-02
· 下半年理财首选中长期保本型产品 2012-07-02
· 降息影响7月发酵 理财品量价齐跌 2012-06-29
· 华安基金黄勤:短期理财基金享受“月末”效应 2012-06-29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2-06-29] 2012-06-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