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艺术品市场能否续写神话
2012-01-09   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资本时代下的高价艺术品

  傅抱石、齐白石、吴冠中,这些近现代书画名家,是近年来拍卖行确立的标杆,他们在2011年秋拍中依然续写着市场神话,其作品均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由他们引领的艺术品市场是进入一个拐点,还是上演新的传奇?这一切都仰赖中国的经济兴盛。

  价格 让子弹飞

  2011年秋拍已结束,从部分落槌的拍卖行成交数据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然稳健,以占据拍卖市场最大份额的中国嘉德(微博)为例:2009年,嘉德春拍和秋拍总成交额为20.4亿元。到了2010年,总成交额已猛增至63亿元,2011年,嘉德仅一次春拍的总成交额,已达到53.23亿元,我们不难看出,拍卖行的成交额在成倍增长。
    从拍品来看,中国书画依然走强,2011年尤甚,几乎占据了拍卖市场70%的份额。傅抱石《毛主席诗意 册页(八开)设色纸本》以2.3亿元高价成交,创下傅抱石书画作品拍卖新纪录;齐白石《山水册 册页(十二开)》以1.94亿元成交。该作品在1994年中国嘉德秋拍上,即以517万元的成交价创下当时中国书画的最高纪录,时隔17年现身,则涨了374倍,难怪有人戏言投资艺术品比炒房炒股来钱还快。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普通大众能参与的盛宴吗?我看未必,从拍卖行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处于金字塔尖的只有少数几人,而中国近现代名家何止这些,他们大部分人的作品价格都在塔底,为何没有媒体、评论家、拍卖行去挖掘,而每次爆炒的就这几个熟面孔,我看这里有很大的市场运作成分。
  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国画家,尤其是已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画家,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时代要求,他们的艺术创作必然要发生改变,研究傅抱石的学者就指出,他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在艺术境界上,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可见其作品艺术价值并不像我们追捧的那样。为何有人偏偏说,这些作品价格远不止这些,缘由是这些作品背后有故事。那就是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性,如果这是藏家认可的价值,我无话可说,只怕是与此相关的利益方在构筑一个“谎言共同体”,借用批评家朱其的话。
  我的一个艺术家朋友就很不认可齐白石,觉得他破坏了中国画传统,一分钟一个虾,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也称不上美感。一位藏家说,“齐白石是解放后被捧起来的,解放前他是很中下层的画家,造诣根本没法和吴湖帆、谢稚柳、陈佩秋等画家相比。”那齐白石为什么一直这么火呢?我想,这与齐白石画的题材是雅俗共赏有关,中国人的审美都与看得懂、画得像有关,还有就是他的作品量大,便于给炒家留下空间。

  造假 想说爱你不容易

  这就不难理解,近年来为何会出现那么多赝品、假画,曾被傅抱石儿子傅二石指责的傅抱石《雨花台颂》赃画也拍出了天价,不过,赃画不是假画,据说该画是有人从南京国画院弄出来的,这样的捐赠作品怎么会进入拍卖市场,颇为蹊跷。比这更有玄机的是,徐悲鸿画蒋碧薇的肖像,曾也热闹过一阵,开始有人指责这是假画,后蒋碧薇的儿子说是真的,有人开玩笑说,这世上还有孩子认不出妈来的吗?他究竟是在钱的诱惑下说了假话,还是另有文章,我们不得而知。
  有人说收藏艺术品是一种喜好,是一种情趣,那看走眼也就不足为奇。让我们瞠目结舌的是生产者、拍卖行、举牌人共同制造出的“假画、假拍”,它定将给艺术品市场造成混乱,长久也不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笔者从一个画商朋友处了解到,他们经常会参与假画制造中,不然赚不到钱。通常的做法是,先瞄准一个艺术家,然后在学术上炒作。他们会做一个艺术刊物或者包下一些媒体的版面,然后找人仿制画作,一旦该画家进入市场火热期,他们就会把仿制品带入拍卖行,只要卖出一张就够暴利。另外他们也会代理有上升空间的画家,先是包装、然后让其作品进入拍卖行。在他看来,进入拍卖行,是最快捷盈利的一种方法。由于中国艺术生态链不完善,作为一级市场的策展、画廊还处于初期阶段,艺术家作品也没有档案等评估机构,就使得艺术品只能通过拍卖行来确立其价值。而作品一旦进入拍卖行也有一定风险,如果流拍,也要承担佣金,这就需要跟拍卖公司谈好一个协议:标价500万或1000万的画,如果没有买家,就由自己人举牌假拍,然后付给拍卖公司一个事先谈好的固定佣金,比如不管假拍的价格有多高,都只付20万佣金。
  那为什么明知作品卖不掉还要玩“假拍”呢?这是因为它的广告效应,即使卖不掉,这些藏品也能露脸,还会使得社会各界及媒体趋之若鹜。说不定遇到一个爱好艺术却不怎么懂行的新藏家,也可能天价把作品买走。
  这种现象在近几年非常多,艺术品投资者大多来自中国的新贵阶层,“也许是新上市公司年轻的亿万富翁,也许是一个山西煤老板的后代。除了个人,一些银行和基金也加入了进来,有基金公司甚至频频进入一些国际拍卖行举牌,但最后却拒付钱,其目的就是为了炒高艺术品。
  由此可以看出,在卖家和拍卖行的交易下,艺术品市场的成交价其实是个“谎言”。比如今年春拍吴冠中的一幅画,拍卖成交价过亿,其实私下还有一批赠送画。对艺术品市场有深入了解的朱其说,拍卖公司公布的成交价有三分之二是不可信的,因为“目前拍卖公司的价格有四个:一是左手卖给右手的价,也就是自己人在下面举牌,其实没成交的;第二是拍了但未必去付钱的,这种情况挺多的;第三种叫阴阳价,比如对外公布是2000万成交,实际上私下可能几百万就成交了的;第四是买一赠一或赠几的。前两年,有些拍卖行一到拍卖季就给藏家发短信:你买了我这张作品,我再送你两张作品之类。一幅标价五六十万的作品,如果再送两张,单价其实也就十几万”。
  可见,这里面的水很深,它根本就不适合大众参与,前不久推出的“艺术品投资份额”,普通人本可以认领,但由于它的暴涨暴跌、不乏人为操纵,随后叫停。

  热闹 过把瘾就死

  张晓刚(微博)的《天安门》,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创下1800万港元的天价,而这幅画当初从他手中被买走时,价格不过是1000美金。所以他说,“我的画卖100美元的时候,心里是踏实的,卖到100万美元的时候,反而感觉很虚幻。这个市场疯掉了。”
  看来,这些高价作品,其实与艺术家没有关系,只有拍卖行是一家独秀。他可以让“假与真”共荣,因为目前没有《拍卖法》的约束,他们不对拍品的真伪负责,这就自然会造成大众对拍品结果的质疑,其公信力自然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艺术基金完全可以买下拍卖公司为其服务,这就造成艺术品市场是一小撮人玩的数字游戏,它并不宜于大众的审美提升。
  从艺术生态链就可以看出,一边是为糊口挣扎的艺术创作者,一边是上亿的高价艺术品,一些人在盛赞“豪门盛宴”,一些人又在高调入市,中国艺术品市场两极化非常严重,一边是市场的繁荣,价格在数十倍增长,一边却是艺术家生存环境的恶化。
  艺术家在商业的追逐下,步步被边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于圆明园形成的艺术聚落,曾带动了当地的商业繁荣,但却遭到了被驱逐的命运。后一部分人聚集在798、宋庄,这两个地方日益从一个艺术聚落演变成文化创意园区,但却没有艺术家的一席之地,他们不堪日益上涨的房租,将会搬离这个城市。年轻的艺术家,在进入模仿和造假的行列,他们为了生存,只能遵循商业确立的标准。于是就出现了光头、绿狗、狞笑的脸、全家福合影的乱象。
  一些成名的艺术家,也在不断重复自己,如果他们创新就可能不被市场认可。
  所以,中国人热衷于艺术品,完全是因为艺术品这个特殊的符号,它伸缩的空间足够大,而不是大众认可他们的艺术成就。从这些天价作品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作品价格和价值是无法画等号的。
  近几年,批评家栗宪庭说,他在有意与中国成功的艺术家保持着距离,“因为商业机制要求你按它的标准生产,这些艺术家不得不进入重复自己的怪圈中,其他得不到商业认可的艺术家为了进入豪门就会进入模仿成功艺术家的行列,它其实对艺术整体发展起不到作用,加之这几十年,当代艺术被有意隔绝在大众之外,中国人的审美还停留在传统中。”他认为建立艺术家与大众审美纽带至关重要,而不是让艺术成为商业的象牙塔,所以它呼吁“平价艺术品”时代的到来。
  目前中国急需“平价艺术品平台”,而不是让艺术品成为一小撮人的数字游戏。由此看来,艺术生态两极分化,没有公共展示、审美教育等中间环节的艺术生态一定是脆弱不堪,而不是表象的繁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艺术品估价与售价的社会人文因素 2012-01-05
· 艺术品淘宝:成为真正的收藏家 2012-01-05
· 文化艺术品评估新体系在上海试行 2012-01-04
· 温州人抱团欲成立艺术品私募基金 2012-01-04
· 2011艺术品市场与资本难解难分 拐点端倪初现 2011-12-3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