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盘呈缩量二次探底状态,此时强势品种的补跌趋势加强,这种补跌程度将直接影响本轮调整的深度与宽度。即使指数调幅有限,但结构调整力度不宜轻视。 上周后段,对经济增长的忧虑引发欧美股市再度全线大幅杀跌,恐慌情绪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空弥漫。要清楚的是,目前的危机并不是新问题,而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的延续,只是问题全面暴露而已。另外,国内资市场的制度建设在加快,如转融通业务制度有望建立,通过证券金融公司这一集中授信模式,融资融券规模将迎来快速发展,有助盘活整个资本市场。还有前段提出的中国版的“401K”计划等。众多制度性安排,有助于未来资本市场大发展。有意思的是,当所有问题逐步浮出水面的时候,资本市场的底部常常形成。就指数而言,从2008年触底到反弹高点,上证指数领先6个月左右见底,见顶也类似。因此,从指数趋势上看,未来上证指数调整结束的时间仍然有可能领先于美股。 那么,目前A股整体低估值能够支持市场震荡筑底吗?笔者认为,低估值不足于支撑市场趋于稳定,关键在于各类估值群体之间能否维持有序协调。一个很清晰的事实是,目前A股的高估值与低估值群体之间已形成显著的差距,这种估值差距放大常常加大市场运行的不稳定性。这里以市盈率、市净率两个估值指标来衡量,目前食品、农业、医药的估值最高,PB5-7倍,PE40-60倍,隐含未来复合增长有望超过40%以上,在未来投资、出口均遇到压力的时候,这类消费品市场会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么?目前市场预期显然是乐观的。再看居于估值低端的,则是金融地产和黑色金属,PB2-3倍,PE10-20倍,隐含的业绩增长速度10%左右,但悲观地看,似乎10%的增长速度也有难度。因此,目前的投资情绪是乐观的更乐观,悲观的更悲观。而处于估值中位的则是服装、家电、化工和商业百货,PB3-4倍,PE30-40,在正常估值结构推动下,只要像食品(主要是白酒)、农业(种子与海珍品)、医药等第一梯队能够保持稳定或继续向上拓展估值,这些处于估值中位品种就会紧随其后。同理,如果估值最低端的第二类品种,其估值重心如继续下移,那么,处于中高端估值的食品、农业、医药、服装、家电、化工和商业百货必然会轮番补跌,从投资风险控制角度上,这种最悲观的结果也必须提防。 因此,我们有必要仔细观察一下像金融地产及黑色金属在股价趋势上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典型趋势特征上看基本有三种情形: 一是最悲观预期的,即创出2008年以来新低的,目前只是个别品种,如中国人寿、马钢股份,虽然少数,但是最需要警惕,如果有更多品种向这种目标扩散,意味着未来大盘指数有可能回试1664点; 二是考验5年上涨趋势线(即998-1664点连线)的,像目前的招商银行、宝钢股份(600019,股吧)等,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蓝筹地产股(万科、保利、招商)已考验了此趋势线,随后获得支撑并支持上证指数成功触底2319点,这批地产蓝筹至今已区域震荡一年并逐步趋于转强。比较之下,地产股理应会成为这类品种是否进入大型底部区域的关键群体,地产股由此逐步转强,则会对银行、钢铁等构成直接支持。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蓝筹地产最终选择继续破位(跌穿上述5年上升趋势线),那么可以肯定,市场整体将向第一类品种的悲观预期靠近。如果把上证指数也放在这里的话,5年上涨趋势线位置目前位于2330点附近。 三是短期深度调整幅度超过50%的,主要是证券类股,如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还有电力设备的中国一重(核电)、中国西电以及高铁设备的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等。在A股历史上,股价短期调整幅度超过50%,中短期酝酿反弹的概率甚高,实际上,6月底率先反弹的创业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长期发展看,证券、核电、高铁的前景并不那么悲观。 综合上述低估值群体的三种情形,地产股居承前启后的地位,而超跌的券商类股的企稳反弹则有助稳定整体估值重心,而且短期内已进入敏感时期。低估值群体的稳定与否也将会直接决定高估值强势群体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