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量型工具可能更有用
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常务总监兼联席主席、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
2011-01-14   作者:记者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今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通胀,因此决策者的首要政策目标是全心全意防通胀。”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常务总监兼联席主席、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增长无忧防通胀是首要任务

  “2011年和2010年不同,尽管某些先行指标揭示出通胀的来临,但毕竟去年通胀只是潜在风险,但今年,通胀已经成为眼前的现实。”屈宏斌指出,尽管近期实施了紧缩政策以及增加供给等措施,但预计2011年二季度之前CPI仍将居高不下。汇丰将2011年全年同比CPI预期由3.4%调高至3.9%。
  屈宏斌表示,去年决策者出于对增长的担忧,在防通胀方面显得有些“三心二意”,而今年决策者将“全心全意”防通胀。从外部看,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继续好转的迹象。奥巴马的减税政策已经被国会通过,虽然该政策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但它短期内能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市场情绪已经从担心美国经济二次探底转变为认为美国经济2010年会加速增长。另外,尽管欧洲债务危机没有消失,但是它也不会演变成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全球经济的增长似乎不必被过分担忧。
  “而从国内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比较乐观。”屈宏斌说。他认为,2011年中国内需不会随经济刺激影响的淡出而下滑。尽管一揽子刺激计划(2008年末至2010年)的影响在2011年将大幅减弱(尤其是同比),但后刺激计划时代中国的内需将更具活力。10多万个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后续投资将是投资放缓的底线。信贷紧缩已经抑制了新建基础设施项目的步伐。但政府已明确这不会影响在建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事实上,明年16%的货币供应增长目标意味着这些大型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充足。屈宏斌特别强调,在中国,紧缩或加息不会导致消费大幅减少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速。“和很多外国人不同,中国人存款很多、但借款很少,因此每加一次息,实际上会大量增加其收入,而收入多了,消费量也会增加。”屈宏斌说。

  上半年可能会有两次加息

  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导致更多的投机货币流入中国,使得中国流动性的管理任务更加艰巨。“收缩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工具,理论上说,价格工具是更为市场化的手段,但中国目前面对的是流动性供给过剩,所以我始终认为数量型工具更有用,更应该起首要作用,价格工具也应该配合使用,它起辅助作用。”屈宏斌说。
  屈宏斌指出,数量型工具中的存款准备金率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在2011年,这一政策可能被运用得更频繁,力度更大一些。尤其是“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区别于过去一刀切的调控,更能增加调控的时效性和效率。他预计,在未来数季度内,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上调至少200个基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发行央票是中国央行从银行系统吸收过剩流动性的主要政策工具。
  他同时指出,加息对管理通胀预期意义重大,因为它更易被公众感受到。但是加息不能加太多,因为利差因素可能引来更多资金流入国内,从而抵消收缩流动性的政策效果。他说,因为上半年通胀会比较高,因此上半年可能会有两次各25个基点的加息,而且加息赶早不赶晚,春节前决策者或有所行动。

  升值未必能解决输入型通胀问题

  “我们预计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稳步升值,幅度在3%至5%。”屈宏斌说。不过屈宏斌也表达了一个不同于大多数人的观点。他指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将人民币升值作为平抑通胀的主要政策工具。他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资源消费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商品和资源市场的价格制定者,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抑制输入性通胀的作用远低于许多人的预期。中国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全球商品和能源的价格。因此虽然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但将增加中国的需求,从而推高全球商品价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民生好政策岂能变成敛财工具 2010-12-20
· 货币政策工具须尽快适应政策转向 2010-12-07
· 央行首提价格性工具 利率或上调 2010-11-25
· 央行亟需新的流动性管理政策工具 2010-11-18
·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继续灵活运用传统货币工具 2010-11-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