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更名的"语意政治学"
    2010-05-24    作者:邱果果    来源:长沙晚报

    江苏有着千年历史的骆马湖,最近却闹起了一场“改名风波”。原来有人擅自把湖名改成了“马上湖”!原因据说是因为“骆马”谐音“落马”,“犯了忌讳”。 (5月23日《扬子晚报》)

    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骆马”,都能被联想成“落马”。可见,只要没事瞎琢磨,抑或心里有鬼,那没准任何两个不相干的字连一起,你都能洞悉其不为人知乃至“别有用心”的一面来。不信,你点开新闻跟帖,会发现有好事的网友,把全国大多数省市名称都“联想”了一遍,牵强附会之下,任何一个名字都难保“政治正确”啊。
    由此可见,“联想真可怕啊”!而且套这逻辑,我这话都是“居心叵测”的——因为“联想”俩字,都可能被看成某企业的名讳。但,这还真是联想出来的,自己吓自己。
    以前,我们当然也见过类似的改名动议,比如新闻报过,河北曾嫌“石家庄”不够大气,重庆也曾嫌“菜园坝”、“黄泥磅”、“李家沱”等地名乡土气息太浓太土气,都想改为摩登气派的现代名,可最后都不了了之。
    这就告诉我们,地名更改不是某些人一厢情愿、拍拍脑袋就能改得了的。虽然它可以短期内聚集相当的新闻效应,但最终结果反而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打回原形、维持原判”。比如这次的骆马湖改名风波后,俗气的犹如麻将桌上的“马上湖”广告牌,早已不知踪影。据说,这次主导改名的并不是人们主观臆想中的地方官员,而是所谓的“旅游策划大师”和一些地产商,政府一直很谨慎,并未认可。
    这注定了这次改名不过是出滑稽戏,翻不了什么大浪,不过是些旅游企业和房产企业耍的噱头,玩的文字游戏,而看现在情势,没准等于玩火,最后还得砸自己手里。不过,既然戏已开幕,就得从中悟出点道理,不然岂不愧对演员?
    假如,我们以最大的善意揣测,骆马湖更名真的只是一些商人投机取巧、揣摩上意,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么提供给他们揣摩机会的现实土壤,也不容小觑。比如,官场将趋吉避凶趋利避害显化的事例,就有长春市某法院门前高悬的“辟邪宝剑”,及河南宜阳县国土资源局门口内嵌的巨型八卦图。骆马湖改名其实正是和这些风水“地标”一脉相承的,不同的,只是改名体现在文字修辞学和语义学上,却一样都不隐晦,都是赤裸裸的权力美学的体现。
    在这里,读懂官场。这些虽然只相当于权力场域的镶边或花饰,但是都在点滴处将建筑政治学和语意政治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唯一不同的是,这次骆马湖改名,当地政府人员没有直接高调参与和推动,可并不代表他们完全不知悉此事。那些公交站牌和大型户外广告牌矗立之处,未必没有他们的默许和容忍,甚至是静观其变的潜性试探。
    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这是国际共识,随意改变地名往往会给文化传承带来难以弥合的裂痕。类似骆马湖这样的具有文化名片效应的景区,它与人们的联系不仅在生态上,而且在文化上,在情感上,都与当地人血肉相联。它不是属于政府或某个管委会或某个楼盘开发商,而是属于全民。包括更名在内的开发,必须交由全民进行公告讨论。这才是正道。

  相关稿件
· 古城古镇:文化遗产正遭遇“文化异化”[图] 2008-11-04
· 古城古镇:文化遗产正遭遇"文化异化" 2008-11-04
· 马六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8-07-21
· 五粮液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06-27
· 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项目[图]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