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到了下面就走样
    2010-02-01    作者:记者 王晓明/长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些农民说,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到了下面就走样。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种粮大户张海清说:“国家的政策是真好,但下面一执行就走样,去年国家托市收购玉米,国标二等玉米每公斤1.5元,可实际到粮库根本卖不上这个价,很多时候都在水分上做手脚。”他认为,国家给了农民好政策,不能出了政策就拉倒,在具体执行中应加强监管力度,让惠农政策能真正惠及农民。”
  
  在松花江镇上一个小卖店里,几个农民正在闲话家常,农民张守玉说,他家里一公顷多地,今年也就打了6500公斤左右,比去年减产一大半;另一个农民李忠强说,他家的情况也差不多,1.5公顷地的玉米,今年才打了不到1万公斤……由于遭受了严重旱灾,2009年吉林省粮食产量有明显下降,总产在275亿公斤左右,主产县很多农户都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地处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德惠市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全县336.9万亩农田有240万亩受旱,占农田总面积的75%左右,其中绝收面积就达到了10万亩,预计粮食减产要达到三成左右。
  说起当前的困难,农民普遍表示,目前最担心的就是节后的粮价。他们说,产量肯定是不行了,如果价格再上不去,今年的收入就会出问题,还不上种地的借款,明年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有。《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当前农民对粮价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希望能通过较高的价格弥补减产带来的损失。张守玉说,现在都说市场经济,市面上东西少了价格肯定就能高,估计挺到后期能卖到每公斤2元钱;小卖店老板李怀志说,春节后粮价肯定要涨,关键很多人等不到那个时候,很多人种地就是一年倒一年,赚点吃喝,家里没什么积蓄,年关到的时候想不卖粮都不行。
  在磐石市取柴河镇新胜村,村民王辉回忆说,去年因为着急种地用钱,2万多公斤水稻的价格每公斤还不到1.5元,承包土地、种子化肥等农资、雇佣劳动力各项费用加起来,剩不下什么钱,但不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他说:“而且今年卖粮还不知道什么形势,去年虽然国家给了好政策,但卖粮过程中不仅要排大队,还要给好处费才能评上好等级,大伙抢着卖粮,国储库门前大队排出去有几公里远。”据他介绍,去年他们村普遍都往国储库送,有的排队排了几天几夜,最后还没卖上好价钱。
  在德惠市松花江镇的小卖店里,张守玉等几个农民表示,他们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自从国家开始给农民补贴以来,种子、化肥价格年年都涨,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家给的那点钱实际上都不够填这个窟窿。”他说:“生产资料这个东西,种地必须得用,如果来年价格继续这么涨下去,恐怕大伙种地连账都算不过来,也就没了活路了。”
  四平市农委副主任周一平说,去年,以化肥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很大,化肥平均涨幅在40%-50%之间,个别品种达到80%。以四平市用得最多的复混肥为例,前年平均1800-2000元/吨,去年已经涨到2000-2800元,涨幅高达50%。尿素的涨幅也在20%以上。
  对于今后的期盼,吉林省榆树、德惠、公主岭等一些产粮大县粮农表示,首先还是希望国家出台更高的托市价格,最大限度减少农民因干旱减产造成的损失。吉林省农发行办公室主任史德顺说,去年吉林玉米大丰收,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家出台了每公斤1.5元(国标二等)的保护价初期,玉米收购并未出现量增价涨的情况,市场价格反而不同程度下降,农民售粮价格也都在政策性价格之下,政策“托”市场“压”农民,粮食并没有卖上好价钱。《经济参考报》记者去年在一些玉米加工企业采访时发现,当时由于气温偏高,湿玉米不便储存,养殖业遭遇寒冬饲料需求不旺,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玉米市场整体需求不旺,市场上呈现出粮多但收购群体少的局面,不少企业纷纷下调玉米收购价。
  分析去年玉米价格“托”不起来的原因,史德顺说,从供给看,季节性供给压力较大,农民销售心理存在差异,部分农民“卖跌不卖涨”,玉米上市量增加;从需求看,国内饲料需求不旺,企业采购原料态度谨慎,尤其对于玉米,在季节性上市旺季、价格可能继续下探的情况下,大多随用随购,批量采购现象很少,进而打压价格走低。一些专家认为,尽管目前的临储价格已经高于去年,但由于执行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且经历旱灾粮食品质有所下降,对于农民来讲,实际的临储价格并没有强过去年;价格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通过综合调查,在“保底价”基础上略微上调,既要尽量弥补粮农因干旱减产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谨防“粮价带百价”现象。
  生产资料价格方面,一些农民认为,国家要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不能任由生产资料价格无限制疯涨下去,必须给农民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维持生计,否则这边国家补,那边市场套,里外里农民还是得不着实惠,建议有关部门对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厂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价格控制,保护农民利益。
  采访中,不少农民还表示,在今年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很多农户损失惨重,仅仅依靠粮价拉动恐怕难以弥补巨大损失,企盼国家明年在各项补贴方面能够继续加大力度,让中央的阳光雨露能够更多、更直接地照耀在农民身上。
  相关稿件
· 产粮29亿斤 “减收”25亿元 2008-10-20
· 一个产粮大省的“数字化”解读 2008-09-01
· 产粮大省柴油紧张已影响粮食生产 2008-07-07
· 哈萨克斯坦:中亚产粮大国紧盯国际高粮价 2008-04-22
· 杭州市三年将建成50个旱涝保收的产粮区 200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