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靖土楼变身“摇钱树”
“世遗”申报成功农民“洗脚上岸”
    2009-11-25    作者:记者 叶建平 陈圣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地处闽南山区腹地的南靖县,因土楼“申遗”成功,来此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数量持续攀升。2008年,该县接待中外游客人数猛增至136.8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326%。今年预计接待游客量将突破150万人次。当地许多农民“放下锄头、洗脚上岸”,从事酒店、餐饮、客运、导游等行业,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土楼,当起饭店、旅馆的老板,卖土特产等,轻轻松松在家门口创业。靠发展旅游经济,当地群众每月人均增收500元。
    南靖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当时,南迁的汉人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经过明朝中期的发展,至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南靖县共拥有各类土楼15000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圆土楼1300多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楼两群”土楼有20座,是名副其实的“福建土楼之乡”。
    “为了真实完整地保护土楼遗产,最近几年,南靖县积极通过政府引导性投入、争取旅游发展基金等形式,积极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突破瓶颈制约,夯实土楼综合旅游开发基础。”据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县财政共投入资金8700万元,用于土楼保护规划制定、环境整治、土楼景点道路建设与改造等;拨出3700多万元,作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土楼文物修缮及文物周边环境整治、排洪排污设施等项目建设;投入180多万元,建设完善文物消防设施。今年,该县还将投入2亿元实施土楼旅游“十大工程”,重点抓好景区规划、交通、景点配套、旅游商品市场等土楼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游客承载力。
    县里还抓住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借款这一机遇,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捆绑,编制了《南靖县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各种渠道与国家开发银行对接,争取到2.13亿元的贷款,顺利建成总投资3亿多元、全长53公里的山梅公路,使该县这条通往土楼的必经之路缩短近8.5公里,整个车程由原来80分钟缩短到仅40分钟。
  相关稿件
· 福建莆田部分出租车罢运调查 2009-11-24
· 福建试水“市场换石油” 2009-11-23
· 福建实际利用台资约占大陆总额四分之一 2009-11-18
· 福建平潭“对台特区”:梦想照进现实 2009-11-16
· 福建对台小额贸易增长快 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