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村企利益需要尽快摆脱“和稀泥”状态
    2009-04-30    本报记者:殷耀 刘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农民胃口大、企业掏腰包、政府和稀泥”,记者近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部分重点煤炭资源开发区采访时,不少乡村干部和企业经营者喜欢用这句话来概括当地群众、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一些采访对象忧虑地表示,随着资源开发强度的加大,以土地纠纷为主的村企利益冲突越来越频繁,而利益平衡标准缺失、利益主体行为失范现象正在影响矿区的长治久安。
  在国家重点开发的东胜煤田范围内,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最近两年,矿区居民和煤矿的利益纠纷不断增多,机关90%的干部80%的精力用于协调解决这些纠纷,“旺季”的时候每天平均接待十四五个批次。
  尽管如此,煤炭企业和村民们却并不买账,内蒙古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党委书记曾涵说,如果农民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只有少数人选择走司法程序,多数人自行解决,手段简单有效:比如把装载机往矿区公路上一横,锁上车门回家喝酒,或者把牛羊赶进政府机关的院里,一走了之。鄂尔多斯市一家大型民营煤炭企业董事长说,目前解决村企矛盾最有效的手段,就一句话:企业多花钱,政府“和稀泥”。
  近些年煤炭市场的持续火爆,为“企业多花钱”提供了前提条件。准格尔旗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李秉福说,解决村企矛盾,是最让煤老板们头疼的事情。以征地为例,一方面各级政府的规范性文件订得较为原则、不够细,另一方面征地过程中也不执行这些政策,有些地方在征地之前开村民听证会,可会后形成的东西没有约束力,有的农民不同意,企业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主动多拿出钱来进行补偿。这样一来,最吃亏的就是那些老老实实执行政策的村民。
  处理方式不当造成了一些矿区干部、群众、企业各方关系的扭曲。在矿区采访,经常听到基层干部和煤矿老板把当地一部分村民称为“刁民”,有的顺口讲来,有的尽管能看出很不情愿用这个词,但还是忍不住用了。同样,村民们指责煤矿老板为“黑心矿主”、指责乡村干部一屁股坐在群众的对立面进行“官煤勾结”的现象,在这些矿区也见怪不怪了。
  接受记者采访的基层干部、煤炭企业经营者,普遍对平衡矿区居民与企业间利益无章可循、执行过程随意性强、政府难有作为的现状表示担忧。
  内蒙古汇能集团董事长郭金树说,中央讲“农民利益无小事”,企业在发展时也愿意与地方群众利益共享,可是农民的利益究竟怎么给、给多少,他的土地、地下的资源、地上的林草到底应该补偿多少,缺乏权威的、操作性强的法律规范。结果在实际中造成没完没了的口水战、谈判战,谈拢了好说,一旦谈不拢就打起来了,引发村民阻工、越级上访、冲击企业、甚至冲击基层政府。
  曾涵说,在每年数百次地调解村民与煤矿间利益纠纷的过程中,对当前的矛盾处理机制也有了切身体会。他说,政府在搭建村企沟通平台、促进双方交流的同时,更要注意建立完备的纠纷处理流程,村集体的事交给村民自己解决,用村民自治法加以约束,村民个人与企业的利益平衡,应该逐级上访,对三级调处结果不服的走司法程序,让保障农民利益和企业利益有条制度的、法律的底线,避免无休止地纠缠。
  郭金树等煤炭企业经营者建议,在对矿区农民如何通过土地、劳力、机械等参与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做出法律规范后,需要维护相关制度的严肃性,不论是农民没依据地漫天要价,还是企业“愿打愿挨”多拿钱或在补偿时故意克扣农民,只要破坏了规则,就要理直气壮地加以惩处。只有让法治的观念在矿区落到实处、深入人心,才能换来矿区农村的长治久安。
  相关稿件
· 北京郑各庄:“村企合一”模式打造富裕和谐强村 2008-09-26
· “中关村企业走进东盟”主题活动周正式启动 2007-11-15
· 中关村企业多项科技成果打破外国垄断 200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