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文:奶业变粗放型为集约型增长成必然
    2007-10-29    本报记者:孙英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近日在哈尔滨市参加中国奶业协会特别理事会时表示,全面推进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快奶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是奶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奶业处于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型关键期

  我国奶业正处于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既受到长期积累矛盾的制约,又面临产业升级带来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国内形势看,去年以来受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出现亏损,奶农养殖积极性受挫。今年9月份以来,全国原料奶收购价格有所回升。据农业部对11个奶业主产区统计,9月份原料奶收购平均价格为2.19元/公斤,比上月上涨3.8%。
  从国际市场看,受饲养成本增加、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市场供应趋紧等因素影响,世界乳制品供需矛盾显现,乳制品价格平均涨幅30%以上,直接拉动国际原料奶价格上涨,并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在国际奶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奶业发展同样受到世界奶业市场变化的影响。
  张宝文说,当前原料奶价格的提升对于缓解奶牛养殖困境,增强奶农养殖信心,稳定奶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忽视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养殖方式落后,单产水平低;奶农组织化程度不高,原料奶收购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乳制品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液态奶标识制度不健全;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力度不足。
  张宝文表示,针对当前我国奶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保护奶农利益为根本,提高良种化水平和转变饲养方式为基础,以建立奶农与企业合理的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完善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和规范市场为保障,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支撑,努力推进我国奶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和产业化。

加快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成必然

  2006年我国奶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但奶类产量增长主要依靠奶牛存栏数量增长的积累,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主要表现为,奶牛良种比例低,单产水平低,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和规模化程度低。目前,全国奶牛存栏中良种牛所占比重仅为44%,全国20头以上规模饲养比例仅为28.9%,奶农小规模分散饲养仍占绝大部分。
  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奶业在数量和产量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后,加快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成为必然。美国奶业发展具有典型的质量效益型特点。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2005年美国奶牛场数量为6.4万个,比1996年下降了40%;平均每个奶牛场饲养成年母牛140头,而1965年110万个奶牛场平均存栏仅13头。
  张宝文说,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是奶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要以增加奶农收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既借鉴和学习奶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稳定推进生产方式转变。
  张宝文表示,未来要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要在有计划引进国外良种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自主育种能力和水平,加快奶牛品种改良的步伐;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既要突出规模效应,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科技推广步伐,普及推广奶牛科学饲养适用技术,加强奶牛疫病防控,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不断夯实奶业的发展基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