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办事 咋就这么难
    2007-04-02    本报记者:訾红旗    来源:经济参考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行走在平坦的乡间公路上,放眼四望,但见树木吐翠,菜花泛黄。微风吹过,碧绿的麦苗随风起伏,宛若绿色的海洋。伴着春天的脚步,中原大地处处显示出盎然生机。“一年之季在于春”。3月28日,在春耕备播时节,记者来到河南省中牟县,在田间地头看农民忙春耕,话农事,谈喜忧。

“从年头到年尾,没见过乡干部的影子”

  官渡镇是中牟县的一个大镇。由于临近310国道,这里的农民以种小麦和大蒜为主。在小李庄的麦田里,李志强一家正忙着给麦田浇拔节水。“可别小看这遍水,今年小麦收成如何,全指望它呢!”李志强一边挖水沟,一边和记者交谈。“浇水用电没问题,就是井不中。”李志强告诉记者,他们村有700多亩地,只有10眼老井,近20年来,没打过一眼井。一到用水旺季,一个井里下三四个管子,用不大会就抽不出水了。“也给村里乡里反映过,没用。”李志强无奈地说。
  正在给小麦施肥的李成功放下手里的盆子,主动和记者搭话:“说实话,这几年政策对农民真好,种地不收钱,还给农民补贴钱,俺从心眼里感谢中央。可一不收钱,乡干部也不见了。从年头到年尾,就没见过几次乡干部的影子,不知道他们都忙些啥。”
  李志强说:“春种秋收,农民知道该咋种地。可有些事俺解决不了。就说这井,哪家都得用,哪家也打不起。要是乡里出面多打几眼,一亩地能多收上百斤粮食,多划算!”
  记者随后来到官渡镇政府。政府的办公楼正在装修,宽敞的大院里几个人正在聊天。听说记者来采访,镇党办的一位值班人员说,主要领导都招商引资去了,只有一个分管土地的副镇长在家主持工作。在值班人员的引导下,那位正在聊天的女副镇长走到记者跟前:“为了完成今年的招商引资任务,我们的书记镇长一周前就带队去沿海招商了。至于春耕生产的事,镇里不用管,农民也不会让地荒着。”

“今年降明年降,农资价格就是下不来”

  由于农家肥的减少,农民种地大多施的是无机肥。在仓砦乡政府所在地的街道两旁,有不少农资超市。记者在刘巧玲的店铺里看到,尿素、碳氨、复合肥、专用肥,有七八种之多,堆满了两间屋子。记者问他销售情况,刘巧玲说:“销量还可以,就是利太薄。由于出厂定价高,一吨尿素从进到销,一分钱不赚,还得出搬运费。”“那你不是在做赔本生意吗?”记者反问她。“也赔不了本,堤内损失堤外补。我靠做些别的肥料补贴。”她所说的别的肥料就是复合肥。据了解,每袋复合肥的价格比去年多出十几元钱,而且卖得快,销量大,刘巧玲多少能从这方面挣些钱。而据知情人讲,复合肥之所以赚钱,是因为生产成本低,还容易掺杂使假。记者浏览近期河南媒体的报道,发现复合肥的造假十分猖獗,由于技术含量低,个别不法分子仅凭简单的设备就可以生产各种复合肥,每袋可获取一倍的暴利。
  “不光假,价格还高。”仓砦乡大王村农民王金柱抱怨说:“这几年,只要农民用的东西没有不涨价的。就说这复合肥,去年一袋还不到70元,今年就涨到85元,一亩地需要两三袋,就多花三四十元,把国家的补贴全吃掉了。还有农药、农膜,价格一个劲儿往上蹿,上面那么多部门,咋就管不住呢?”

“农技站都撤了,谁来给农民服务?”

  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厅植保站获悉,今年小麦条锈病、吸浆虫在河南特别是豫东、豫南部分地区将偏重发生,如控制不力势必造成小麦减产。为此,河南省农业厅特向各地农业部门下发紧急通知。
  在中牟县白沙镇龙王庙村,记者看到农民多数在给麦田浇水、施肥,几乎没见有人打药。当记者指着有些斑锈的麦苗问农民原因时,他们也说不清楚。他们认为“可能是生虫了。”
  当记者问起是否有农技人员来指导春耕时,农民赵喜田说:“多少年了,就没有人来指导俺给庄稼防病治病。一看庄稼快死了,赶快到县城买些农药打,全靠老经验。老办法有时管用,有时不见效。去年俺邻居的玉米有病,打了农药后不几天,全干死了。也不知道是药不真,还是不对症。”
  记者来到白沙镇政府,在办公楼上找了半天,也没见镇农技站的牌子。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年前机构改革时就撤并了,原有的农技人员有的干个体,有的转行了。全镇的农村工作,由经济办公室负责。
  走出白沙镇政府,记者心中沉甸甸的,再也无心观赏身边的春景。都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春耕生产的今天,作为最基层的生产者——农民,仍然沿袭着多年的老经验,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在田地里摸索。在他们最需要得到支持与帮助的时候,他们的期待时常落空。在春天的农田里,农民撒下的不只是汗水,还有眼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