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30 本报记者:丁文杰 苏晓洲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记者了解到,现在国内公路客运班线所谓的公司化运作充斥着以“承包”、“挂靠”、“参股”等形式出现的个体经营。很多车队,基本上一台车就是一个老板,甚至有几个老板。“公司”向政府部门付钱拿下线路牌,然后转而向车主们收取经营权出让金(一台跑农村短途班线的普通中巴能卖到近20万元)、管理费(短途客运班线也可达到4000多元/月)等,车主就靠拉客源来获得回报。车主、司乘人员和乘客是这条“食物链”中被盘剥的下层。
在这种机制下,政府授予“线路牌”的企业往往坐收“承包费”,车主跑车,但因为管理费太高或者层层转包,经营负担沉重,平时抢客、排挤竞争对手,高峰期乱涨价,受市场影响经营不善就找政府闹,整个市场秩序非常混乱。
按照国家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法规,我国对公路客运管理甚严,客车运营线路、数量都要经过审批,县内、市内、省内班线要经过同级交通部门审批,跨省班线要经过交通部的审批。
由于政府相关审批程序烦琐、时间长,并且严格控制,造成“线路牌”成为稀缺资源。熟知内情的运管干部说,现在批线路,涉及到地方利益甚至地方保护,所以很多地方制定了规矩,设置了门槛。即使批了,也基本是双方对开,要“照顾”到两地的经营业主。
益阳湘运集团有限公司沅江分公司经理刘根生告诉记者,他们经营的线路除了省内班线外,目前还开通了海南、浙江、广东等五省的跨省班线。最近几年,他们争取开一个中部大城市班线,三次都没有如愿。申办一些发达地区班线,有些申报了五六年都没有获准。每去一次都要花好多钱,费用数以万计。“都是湖南这边批了,但对方不批。”
一些运输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拿下“线路牌”需要广泛的社会关系,雄厚的资本投入。而一旦“摘牌”成功,就可以通过“炒卖”将客运经营权变成金钱游戏。有“牌”车,往往会被层层转包。
益阳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客货运输管理科科长曹景华认为,造成客运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管控。“现在是市场经济年代,客运是民营资本集中的第三产业,政府应该放开,运管部门只要把好市场准入关(管车)和人员资质关(管人)就可以了,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台车,应该市场规律起作用,而不应该由政府说了算。”
记者了解到,审批一个线路牌要层层申报,往往需要一年半载才能批下来,而客运市场发展变化却很快,包括票价管理等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曹景华告诉记者,真正运输高峰的时候审批的客车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又不可能买了车储备起来,只能由政府部门出面调剂。比如今年正月初七晚上10点多,益阳汽车南站还有700多名到广东的旅客滞留,运管部门只好上路拦车,很多驾驶员才从广东回来就被强行要求载客赶往广东,到凌晨三点才将滞留旅客疏散完。
而实际上,政府虽然控制了“线路牌”,可对客运市场却根本就管不了。沅江市政府春运期间专门成立了稽查大队,专人专车,大年三十还在管市场,正月初二还在搞稽查。交通局长郑学红说,成本又高,干部又苦,上面领导不满意,底下群众有意见。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沅江两家客运企业因乱涨价而被责令退回多收的五万多元票款,还面临超过10万元的罚款。
一些交通部门干部指出,我国客运市场可以从两个方面参照国外的经验实施改革:一是放开市场管制,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只要具备资质的经营主体都允许其经营客运,然后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公平竞争,优质优价,优胜劣汰。二是用燃油税取代交通规费,避免对黑车的管理盲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