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部分商业街改造大型化、盲目化、同质化、形象化现象严重 |
|
|
|
2006-11-13 本报记者:李佳鹏 罗博 实习生:邱娴婷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近年来,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国内一些城市不断掀起商业街的建设和改造热潮,但凸显出来的“四化两缺”现象严重。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专家透露,商业街区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出现,客观上需要在建设管理方面进行规范,目前首部《全国商业街区管理技术规范》正在起草制定过程中,明年商务部将正式对外颁布实施。
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介绍,所谓“四化”,一是大型化,商街改造普遍“贪大求洋”,体量不断增大,一些改造后的商业街“长高了、变‘肥’了”,摇身一变成了“商业城”、“商业圈”;二是盲目化,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兴建大型商业街,甚至一些乡镇也对商业街建设倾注极大热情。据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不完全统计,全国商业街的数量已超过3000条,总长度超过1800公里,面积已超过1.5亿平方米。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商业街总量将超过5000条;三是同质化,千街一面、千店一面现象突出;四是形象化,一些地方政府将商业街建设作为“形象工程”。
“‘四化’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商业街建成改造后不缺名气,但缺商气;不缺面积,但缺效益。”韩健徽说。
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的一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商业街,特别是地、县级城市的部分新建商业街经济效益堪忧,显性空置率达到15%,隐性空置率将超过20%。由于市场供给往往超过区域及项目辐射范围内人群消费能力的真实需求,造成很多商街设施闲置,人气流失。客流少、效益差、转让、停业正成为一些商业街的主题词,更多的商业街面因市场困境不得不改弦更张。
韩健徽指出,商业街的建设和改造要遵循客观规律,根据所在城市和区域的基本功能和独有特征来确定商业街的定位,与当地的实际状况和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相融合,做到因地制宜。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晓钟建议,就开发步行商业街而言,打“特色牌”、追求“小而精”,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他同时提醒说,商业街改造千万不要丢掉了“商魂”。所谓“商魂”,指的是它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一个渐变的有机更新的漫长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商业街改造应避免“大拆大改大建”,应注重保留原有的经营特色和文化底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