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钟楼,是到陕西旅游者的必到之地之一。每天早晨这里都会举行仿古敲钟仪式,悠扬深沉的钟声总是能敲出浓浓的古都氛围。钟楼的周围,分布着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长期以来,这四条大街对西安人来说除了交通干道之外,还是西安四条主要的商业街。特别是2005年岁末,历时四年的西安西大街仿古商业一条街改造顺利完成后,更加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当然,改造成功后的西大街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人气等。毕竟,一个新商圈的形成并非旦夕之功。
历史:曾经辉煌
|
西安西大街。本报记者 石志勇
摄 |
西大街位于西安城墙内东西中轴线的西部,东起钟楼,西至西门,全长2088米。
历史上,西大街曾经是古城长安主要的繁华商业街区,同时也是西安名胜古迹荟萃之地。位于西大街中段的西安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明王朝的三大城隍庙之一。此外,西大街上还有安定门、钟鼓楼等景点,大小13座清真寺。街上还有许多著名的餐饮老字号名店,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德懋恭水晶饼、德发长饺子宴等名扬古今。
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西大街商业地位逐渐下降,许多杂乱无章、破旧的建筑充斥狭窄的街道两侧,与古城西安的历史风貌极不协调。如何恢复西大街昔日繁华,再造一条商业金街,成为西安市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
新生:仿古改造
2001年,西大街的改造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经过了专家充分讨论后,西大街的改造规划方案由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定下:唐风大气,明清细腻,新的西大街以唐风为主,兼具明清风格于一体,为仿古大街。
2001年3月,经过专家论证和专业部门的精心规划,按照“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延续传统风貌;建立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能力和改善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塑造优美景观”的目标和定位,西大街的改造工程正式开始。
沿街改造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新建建筑,另一部分为对保留的18处大规模老建筑进行立面装修,使之达到与新建筑融为一体的效果。为保证沿街建筑从钟楼至西门形成通视走廊,临街建筑限高九米,全段限高36米,所有建筑均为朱红色的横梁,青灰色的屋檐。
西安市莲湖区委书记史南征说,西大街的改造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由政府投入一定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改造的主体投资由入驻企业进行。整个西大街改造总投资35亿元,政府只投入五亿元进行拆迁和基础设施改造,其余的30亿元由企业自行投入。
经过改造,西大街道路从原来不足20米拓宽到30米的双向四车道,并设有两条双向公交车专用道,大幅增宽人行道,极大地改善了原来存在的“行车难”问题。
未来:特色经营
如今,站在钟楼上远眺改造成功后的西大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气势恢弘的仿古大街。街道两侧是整齐划一的仿古建筑,飞檐斗拱和雕梁画栋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目前大街上已有马来西亚、香港、深圳等海内外知名商业企业相继入驻,沿街各种商厦鳞次栉比,商业氛围进一步凸显。
目前,西大街已经提出了建设“西部第一金街”的定位,将以商业项目的开发营造西大街的商业氛围,促进西大街商圈的形成。西大街上原有的一批老字号将被保留,将在西安市委北侧,沿西大街一段,形成一个传统风味浓厚的商业地段。古老的城隍庙将进行改造,改造总面积达到132亩,今后将成为集旅游、观光、庙会、购物为一体,既具传统建筑风格,又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仿古建筑群。
当然,改造成功后的西大街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气问题,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新商圈的形成并非旦夕之功。对此,专家们开出的药方是“特色经营”。
“将来西大街能不能成为游客和市民逛西安的首选,就靠西大街对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了”。陕西师大历史系教授、唐史研究专家胡戟说,“这可不是盖几排红柱白墙的门面房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一种自信、自尊、诚信、大度的唐风,当作一道无形的人文景观来倡导。”
胡戟认为,在当前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时候,做好诚信就是商机。西大街可以公示一个诚信的行规宣言,进驻的商家都要遵守,要处处体现以诚待客的人文精神。如果出了问题就按行规由同业行会出面处理,先黄牌警告,再红牌停业整顿,直至请出西大街。做得好的商家则挂上诚信商铺的金牌。
西安市商贸局局长蒿芒喜认为,造就一条有特色的商业街不容易,需要一个积淀到张扬的过程,需要精心的打造,需要冒较大的风险和较大的资金财力支撑,因此西大街的发展需要遵循“彰显特色、人文结合、商旅互动、和谐发展”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