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刊文指出,日本需要更多的破产而非更少。
长期以来,日本实行的是一种家族资本主义。在经济景气时,由官僚监管的产业共谋实际上是一种官方政策。这种所谓的“护航制度”使得落后企业能在更大更强的企业蓬勃发展时得以保留一小块市场份额。几十年来,这种安逸的资本主义模式确保了竞争从不过于激烈,并且每个人都至少能获得一点点成功。在日本战后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它的确消除了偶然的经济起伏,从而使日本迅速赶上了西方国家。因此毫不奇怪,日本现在有许多政客和商界领袖提倡加强这种模式。日本现正在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中挣扎,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机制为业绩不佳的企业提供金融援助,公司被鼓励去帮助那些弱小的供应商,银行也被要求尽一份力。
也许你会说,这一切没有什么不寻常。现在各国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保护它们那些重要的、受到削弱的领头企业。欧美救助了它们的金融机构和汽车制造商。但这种救助在西方是特例,在日本却是制度核心。问题在于,维持那些境况不佳企业的生计会抑制健康企业的发展,并会危害整个国家的经济。这在任何地方都是真理,日本只不过展示了一个极端的例子。
日本一些比较强盛的企业已经对这次衰退作出了相当迅速的反应,与上世纪90年代“失落的十年”时的慌乱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尚不清楚它们做的是否足够,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为拯救它们苦苦挣扎的竞争对手所做的努力正在伤害它们。
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政客们不愿推行痛苦的结构性改革,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们更不愿推出强硬措施。政府要求银行维持现有贷款的同时增加新贷款,鼓励企业扩大信用规模并保持业务联系。政府最近的刺激措施是在拿纳税人的钱救助陷入困境的企业。
所有这些举措危害巨大。弱小的公司需要退出市场,或者破产倒闭或者被卖给其他公司,否则整个商业环境就会窒息。日本许多企业产能过剩,例如,8家手机制造商中没几个赚钱的。这就会挤压价格和利润空间,使得运营状况良好的公司没有充足的资金去雇用有才能的人、收购竞争对手或投资于研发。同时这也限制了人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流动。在此次经济衰退前,日本公司的股本回报率平均约为10%,约为美国公司的一半。
日本公司的倒闭率约是英美国家的一半。尽管衰退严重,日本今年的企业破产量预计将仅增长15%,而西欧的增幅逾30%,美国的增幅为40%。通常情况下,公司破产少是经济富有活力的一种表现,但在日本却是经济疲软的标志。当然,帮助垂死挣扎的企业免于破产有助于保持就业,但也会使产业结构僵化,并阻碍更灵活劳动力市场和更支持新公司创新的商业环境的发展,而这两方面也正是日本所缺乏的。
当世界各国政府迫于压力救助从零售商到旅游公司再到汽车制造商的一切行业时,日本的经历———一场衰退之后紧跟着多年的停滞———可以提醒人们资本主义制度中毁灭的重要性。日本和其他国家应该让垂死挣扎的公司破产而不是继续资助它们,这样新的、更好的公司才会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