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台生产设备,其余全是进口货
    2007-06-21    本报记者:曾亮亮 梁栋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台德国产的、一台日本产的大型机械手臂,以每分钟15箱的速度,不间断地通过条码识别,将成箱药品从传输带上“抓”至贮货托盘,自动码放完毕,自动移至电动穿梭车上。这些无人驾驶的穿梭车再把药品转送至自动输送堆垛机上,按照药品生产时间、沿着既定的轨道,将药品整齐地分配到12800仓位上。整个货架高约24米、宽约46米、长约120米。穿梭不断的八台堆垛机承担着产品的入库、出库、拣选后入库等功能。
  这是记者日前在河北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四药)立体物流中心见到的景象。
  “立体物流中心里的所有设备全从国外进口,花费了我们4000万元。”石四药副总经理王志忠告诉记者,公司2000年从国外引进这套设备时,国内还没有企业生产。“进口设备是贵了一点,但从占地、人力资源看,每年能为企业节省约300万元。”
  石四药是我国生产大输液产品的龙头企业。记者采访时注意到,该企业里除了药品生产最后一道环节使用的自动套膜封口机上,印有“青岛诺安顺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字样外,其余的机械设备——制瓶机、制冷机、制盖注塑机、塑料瓶及软袋输液洗灌封机、输液检漏机、空气压缩机等上面印的全是外文。
  “我们也不愿意买进口的,可国产机械就是不争气。”王志忠讲起了一件往事。
  几年前安装设备时,企业打算降低运行成本,换一台国产机械进行试验。但生产出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和质量要求,而且耗能非常高、费水费电。“作为药品生产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确保品质是我们设备选型的原则。”
  最后,企业选择了进口设备。王志忠说,进口输液生产设备在运行稳定性、制作精度、自动化程度以及制作的产品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国产设备。因此,不少大型制药企业都选用进口生产线、自动化监控流程来保证产品质量。据了解,进口设备的价格为国产设备的二至五倍。石四药进口设备占95%以上,投入资金约为1100万美元。
  除了生产设备几乎全为进口货外,一些医药包装材料也被洋货占据了市场。
  透过洁净车间的隔离玻璃,记者见到一个转轴正在卷一大匝塑料膜。“这膜是美国货。”一旁的王志忠告诉记者,这是非PVC多层共挤膜,撑开后用于灌装注射液。为方便运输和使用需要,几年前,不少生产输液产品的药企像北京双鹤、长富,都逐步用此替代了玻璃瓶。国产材料一直未能进入他们的流水线。
  “我们也曾试用过国产共挤膜,可它们不是撑不开,就是中途老断,内在质量也不理想。”王志忠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