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信贷超预期增长 总需求应适度调低
    2009-10-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67亿元。这个数字比此前众多经济学家预测的要高不少,此前市场普遍预期9月份的信贷增长大约和8月份持平,保持在4000亿左右的水平。
  如果计算9月份的信贷增长量,那么中国前三季度的信贷总额已经达到8.67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9万亿元,翻了一倍多。信贷的剧烈增长也使得截至9月份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达到了58.54万亿水平,同比增长29.31%。新增贷款量的出人意料、M2从监管层设置20%左右的同比水平飙升到将近30%,给予资产价格以较强的“安抚”,股市也提早反映这一消息的利好,上证指数14日单日上涨34点(最高涨幅达到2.52%)。
  观察今年信贷量波动及流动性变化,我们可以大致将1-6月份看作是“基建吸收期”,即这个时期的天量信贷投放主要是利用政府平台靠“大强度的基建投资”所吸收,当然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争议,认为很多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虚拟经济里面打转。其中代表性的例子是票据融资对信贷变化产生的“扰动”效用,但如果综合九个月的数据来看,票据融资增加额为8803亿元,大约占信贷的10%左右,不算特别异常。
  我们认为,信贷被大强度的基建吸收并不意味着当期基建的摊子同信贷增长是“丝丝入扣”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谓的“机遇原则”,因为较去年之前而言,今年的信贷政策特别宽松,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贷款申请者害怕这种“好日子”并不长久,担心未来贷款困难而多贷款,所以呈现出信贷和当期开工项目之间出现一个“数字差距”。
  而7-9月份可以看作是“消费吸收期”,这是今年唯一不存在月信贷量上万亿的季度。基建吸收能力已经开始下降,信贷的环比动力开始衰竭,尽管同比增幅惊人那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太低的缘故。这个时期的信贷推动力主要是靠内需的剧烈上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贷款部门类的变化,就会发现居民消费类贷款(尤其是中长期消费贷款)异常强劲,大约占月信贷额的一半左右,坦率地说,就是房地产贷款的抢眼表现。
  再考虑海关提供的1-9月份进出口数据。尽管进出口同比降幅慢慢收窄,但如果考虑到放假方式的不同,今年9月份的工作日比去年要多,而10月份的工作日肯定要比去年要少,那么10月份的同比下降幅度至少要超过22%以上,这意味着我们没有看到外贸强劲好转的苗头。于是,拼成整体的总需求未来图景是:投资拉动开始变小、消费稳定上升但主要依赖房地产、外贸并没有太剧烈的好转。那么,如果10月份以后的房地产市场表现不好,那么10月份的经济数据肯定将差于9月份。
  现在是一个微妙时期,尽管政策层会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并不“封顶”总信贷量,但是货币的过度注入依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不合乎科学调控的逻辑。央行近来已经悄悄加大了公开回笼的力度,监管层正努力让四大银行降低信贷规模(9月份四大行只放贷千亿,主要是中小银行抢占消费信贷市场)。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降幅依然不小,而此轮基建导致的信贷扩张,主要是以政府财政作为“撬动的”支点,财政收入是还款的重要来源,如果财政收入不济,那么当银行觉察到这一点,它们会考虑继续调低放贷能力。
  相关稿件
· 小额消费信贷空间巨大 2009-09-30
· 欧洲大银行信贷损失巨大 2009-09-29
· 兴业银行:预计9月份新增信贷4000亿元 2009-09-28
· 住房贷款将农民引入信贷消费时代 2009-09-25
· 新国债认购平淡信贷数据左右后市走向 200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