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南京现象
    2009-06-05    李宗苗    来源:扬子晚报
    调整幅度不大,短时间内实现“逆转”,个别豪宅成交价屡创惊人“峰值”,南京楼市上半年表现出乎很多人预料,甚至迥异于诸多省会城市,这仅仅是“个案”吗?
  王石今年2月份在南京发出“长三角楼市调整刚刚开始”的预判话音未落,南京楼市即出现成交反弹行情。3月上旬,南京楼市晴雨“先行表”二手房共成交了2418套,这个数据比2月上旬增加了92%,同比08年3月上旬增加125%,创下2006年11月以来最高成交纪录。与此同时,个人二手房挂牌量也继续增高,达到4819套,创下近半年来单旬个人网上挂牌新高。整个3月份,南京新房市场按套数计算认购量和成交量,比2月份分别大涨45%和86%。
    销售回暖的原因此前多有分析,我们认为,南京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地位的体现与提升,以及南京经济影响力的扩大,客观上也为楼市“入春”创造了条件。2009年上半年南京出现的诸多可圈可点的“现象”与看点,着实值得深究与记载。
  首先是南京富人从“潜伏”到逐渐“高调”。这是这座城市从低调到响亮发音,从中庸求稳到创新求变转身的一个“侧影”。上周,《扬子楼市》发文指出,“在南京,种种原因使得这里的富人选择低调,他们通过拼搏努力达至富贵的一极,却只能隐身于普通的住宅小区,部分富人更愿意把自己藏身于一辆破旧的捷达车之中。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三极’之一,作为省会城市、维系苏北安徽江西未来发展的核心灵魂城市,南京城市造富的速度其实不输他城,只不过这座城市的人们喜欢‘潜伏’。”
  南京富人开始走向前台,正常享受他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并且热情地参与一些高层次的圈层活动,这从绿城玫瑰园、玛斯兰德、山河水、锋尚国际等高端物业,以及一些颇富个性与创新力量的写字楼物业身上可以找到得力证明。
  除此之外,2009年上半年的南京还生成了如下典型的“横截面”。
  大项目纷纷落户南京,2009年南京突然“加速”。如菲律宾首都银行将其原计划设在上海的中国总部改迁南京。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外资总部银行。不仅如此,韩国LIG保险公司也看中江苏省1400多家韩国工业企业的市场,将法人总部落户南京。此外,新加坡政府将与江苏省政府合力打造江心洲项目,这个项目的规划实施,将极大地提升南京的国际知名度与城市竞争力。很难想象,没有苏州工业园的苏州会是什么样子;有了江心洲项目,不仅河西,整个南京楼市都将因此受益。
  江北“生变”。江北楼市向来以规模著称,并以规模取胜,江北大盘“三剑客”的“造城大法”也广为人知,但随着过江通道渐趋快速与便利,以及江北楼市竞争格局出现急变,最近这“三剑客”也在重新思考项目发展模式,重新思考客户关系管理,重新思考营销创新。此前孤独的山水云房创领的品质创新市场,在江北加速城市化的语境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所认可。与此同时,大吉山水田园等颇具规模的休闲度假物业的出现与俏销,汤泉镇等资源型特色型城镇的发展前景将结束“空想”,坚实落地。
  类别墅市场“巨变”。南京一家类别墅楼盘在“小阳春”的大好局面下仍然选择“低价跑量”,这只蜕变的“仙林蝴蝶”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掀起了包括仙林在内的南京类别墅市场的一场风暴,这场风暴同时也在逐步影响区域内外其它产品线的市场策略与表现。
  外来开发商“谋变”,南京成为全国性品牌地产商眼中重要的投资城市。外来开发商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水土不服”之后,终于读懂南京,这也是盘点今年上半年楼市一个不可忽略的生动注脚。这座城市很厚重,也比较宽容,但它很在乎你对它的态度。在这个突如其来的楼市“阳春”岁月里,外来地产商在南京到底收获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南京有大学校、大军区、大国企,在其支撑下,南京楼市无论是有效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比其它城市稳定,比如南京有60万公务员或公务员性质的消费群体,比如在南京每年有40万大学生毕业。还有,南京极富特色的“学区房”,“学区”的归属还时有微调。
  这个有着特殊的人口结构的城市,有人曾以“追求不高,有点清高”来比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速”,外来人口的增加,无论如何,南京依然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与思考空间。
  南京客户从非理性的“追涨杀跌”,变为科学消费,理性应对。经历2008年深刻的调整,南京市民对楼市的认识加深,风险意识加强,鉴别能力提高,一些户型设计差、地段不好、开发商名声不佳的项目在小阳春的行情里依然滞销可以佐证。
  南京楼市专业分工细化,各大营销机构加紧在南京“跑马圈地”。春节过后,南京房地产市场一股特殊的“硝烟”弥漫,那就是各家优势房地产营销代理商展开的“圈地运动”。这说明,南京开发商心态比以往更为开放,同时,南京市场的吸引力在“放量”。
  南京总体规划受关注。新的总体规划已经亮相接受评议。这里面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与变革可能?
  南京楼价并未出现像南方一些城市的大起大落,个别楼盘价格在高位有成交企稳迹象。有人归功于此前南京特色的“一房一价”政策,眼看南京房价涨势不减,它“重出江湖”的可能性有多大?
  无论如何,“南京现象”的出现与客观存在,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中一个深刻而生动的样本,是中国房地产民生路径与市场路径和谐共存的载体,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省会城市尴尬处境中的定位与发音。我们选择以2009年上半年南京楼市为切面,希望为业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思考与沉淀。
  相关稿件
· 境外投资机构深度“围猎”中国地产市场 2008-07-21
· 热钱会压垮中国地产业吗? 2008-06-19
· 刘力:中国地产业由营销时代进入产品时代 2007-07-16
· 外资多渠道涌入中国地产 200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