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产品质量和安全换来的低价不靠谱
    2009-04-23    谈儒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产品被贴上“价格便宜”的标签。
  客观讲,低价的产品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功不可没。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人们的收入比较有限。适应这种需求特征,低价竞争就成了厂家的制胜法宝。谁有能力提供价格更低的产品,谁就容易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为了达到低价,对厂家来说,就要使出浑身解数,将成本降下来、将规模(产量)做上去。于是,一些厂家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就会压低劳动力成本,如支付低工资、不给工人提供社会保障、劳动条件与环境恶劣等。为了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就会缩短生产周期等。
    笔者无意否定低价竞争的阶段性作用,而是在新的形势下,低价竞争的好处在下降。
  低价带来的市场环境对行业里的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残酷的。他们停留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充产能,排挤竞争对手,而不是增加研发支出、进行自主创新。
  低价竞争也可能恶化金融生态环境,使一部分经济主体不能获得信贷服务。在信贷市场上,如果贷款利率被压得过低,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就不感兴趣,更将信息不够透明的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和初创企业拒之门外。而现实中,正是这些经济主体最需要金融机构的扶持。如果低价竞争的结果是各家金融机构抢夺优质项目、优质客户,而对最需要帮扶的群体置若罔闻,这明显不是我们想要建立的普惠制金融体系。
  低价竞争还会使工人的生存状况持续得不到改观。由于目前我国制造的产品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劳动力成本在全部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此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的努力就体现在如何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国家迟迟未理顺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也与企业已习惯于在低价中生存有关。低价带来的高产,意味着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被不合理使用。同样,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企业以各种方式推卸一些原本应由自身承担的任务(如保护环境),迫使社会或政府给企业“擦屁股”——处理企业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外部性问题。
  如果低价是以牺牲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代价换来的,则这样的产品便无优势可言。
  相关稿件
· 低效经营竞争惨烈 我国网吧业陷入窘境 2009-04-22
·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竞争“白热化” 2009-04-20
· [书摘]你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 2009-04-20
· 提振本土消费力就是提升深圳竞争力 2009-04-16
· 蓝皮书:港深沪位列最具竞争力城市三甲 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