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不得不救该如何救?
    2008-10-10    作者:徐冰    来源:成都商报

  金融海啸给全世界的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而世界公民们的选择,也只能步调一致。
  以增加资金流动性,也即多印钞票,来纾困金融危机,各国央行好像忘记了金融危机因何而起。但他们显然不会傻到这种地步——皆因没有办法,当实体经济以及结构调整远水难解近渴,极其黯淡的经济前景导致全球金融流动明显堵塞,银行惜贷乃至开始放高利贷让所有人利益受损,金融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丧失了流动性。
  如何让企业以及个人再次放心大胆地花钱,是目前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被金融海啸呛了满肚子苦水的人,在看不到经济复苏的希望之前,会有这个胆量吗?——显然,让人们看到希望,是目前各国极力表达的意愿。各国一致降息,其意就在于此。但在当前这个极为特殊的时期,降息的象征意味恐怕更大一些。各主要经济体一致行动,目前看,暂时也只是强烈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有信心战胜眼前困难”,至于是否“有能力”,恐怕还要看如何反思本次危机,以及如何调整实体经济。
  就中国的情况看,降息动因自然概莫能外。其用意,明显是尽力刺激以启动内需。而问题依然重重,内需能否被刺激并启动起来,还是个未知数。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强烈依赖于出口,其中欧、美两个市场即占中国出口的40%。而在欧、美经济风雨飘摇的惨境之下,出口大幅下滑无需枉费口舌。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最巨之处,短期内看不到乐观的迹象。所以,内需实际上成为了支持中国经济不大幅减速的关键因素。
  难题在于,这也正是中国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之处。脆弱的社会保障造就了消费者高风险意识,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时都难以启动,何况目前还处于金融和经济大动荡之中,常规的手段根本不起作用。相反,你越刺激,反而越可能增加人们的不安全预期。
  当然,非常手段是重新启动对房地产业的扶持。地产业占整个钢铁行业需求的38%,占中国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24%,地产业的启动,能够明显拉动上游行业的增长。尽管地产业因宏观调控而萎靡不振,对其扶持也存在深厚的道德质疑。但一些明显有利于消费者的措施是可以考虑的,比如二套房的政策、比如下调或免除土地增值税等。而客观上,当前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动议,于启动地产消费也是有利的。不过,估计地产业的社会敏感性,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不会骤然出台。最有可能的措施方向,也许在公共基础建设投资,以及加大社会保障方面。应该说,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弥补以前的亏空,此时是一个好时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