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个“可口可乐汇源公司”如何?
    2008-09-09        来源:新京报

    可口可乐全资附属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的消息发布后,先是有网民“保护民族品牌”的强烈呼吁,接着是一些企业准备联名上书商务部反对此次收购,担心合并后的可口可乐和汇源果汁将垄断一半以上的饮品渠道,其他企业基本没有生存空间。(昨日《北京晨报》)

    由于对跨国收购了解的局限,一些网民对“民族品牌被鲸吞”的不满和同类企业对垄断的担忧,都是很正常的。相对于英国人的劳斯莱斯和美国人的克莱斯勒,虽然汇源果汁远未达到“国家的骄傲、民族的结晶”的程度,但其出售的消息发布后仍让大家牵肠挂肚,议论不休,甚至近80%的网民不高兴汇源出售,即使是业主朱新礼也在批评网民气量太小。
    10年前,两起跨国并购案曾在英美两国引起轩然大波。1998年,陷入困境多年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决定以“出售”来解决危机,德国的宝马和大众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英国人不忍“英国的尊贵”就这么转手给德国,劳斯莱斯发动机可是在打败法西斯中战果辉煌,现在怎么能容忍被德国人收揽而去?说是这么说,但没有英国企业能出比德国企业高的价格来抢购。劳斯莱斯公司最终被大众和宝马瓜分,几年后,宝马公司产出的新一代劳斯莱斯轿车,价值更高,很多劳斯莱斯昔日的尊荣并未改变,而且仍在英国生产。
    英国人由此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的分分合合无需承载历史包袱。等到后来具有百年历史、有英国汽车工业“教父”之称的罗孚公司(Rover)出售给中国企业时,英国人就不再呼吁什么了,而是期望尽快易主,保证工厂正常运转。
    克莱斯勒承载着“美国汽车业的骄傲”的盛誉,1998年被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以38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后,美国人也有“出卖了美国的尊严”之说。但商业活动毕竟是追求利润和效益的,况且“江山易主,品牌犹在”,克莱斯勒汽车并不因为业主更换而从美国消失。美、德两家公司以转股方式合并后,公司取名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民怨为此平息。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走向深入的今天,实在无需大惊小怪。商业活动就按商业规律进行好了,“民族品牌”无需成为人们的精神包袱。况且,饮料是日常生活用品,无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世界上有很多几百岁的大学,但没有多少上百年的产品。只要消费者依然能喝上“汇源”,喝上质量更好的果汁,真可以不管谁是“东家”。
    在设想的替代方案中,联名上书的企业提出,应当将汇源果汁的品牌、净资产等分拆拍卖,由国内企业参与竞拍。用反垄断的名义来肢解一个品牌,本身是垄断行为。根据《反垄断法》,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联合抵制交易,是要禁止的。因此一些同行业的企业准备联名上书商务部反对此次收购,反倒有些垄断嫌疑。同样,要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后,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即“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以上,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控制行业商品价格,限制同行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则是应该依法反对的,但现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风尘未落,似乎还谈不上反垄断。对于这宗收购案,需要监督的是收购后企业的表现,看有无垄断倾向。
    现在来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符合商业规律,同样也应该考虑大众对“汇源”品牌的厚爱之情。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后的新公司命名需要下工夫,像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公司一样,最好能体现两个品牌的价值,不仅要有“汇源”产品,还应该有汇源公司———就叫“可口可乐汇源公司”,如何?

  相关稿件
· 以商业逻辑看待汇源并购案 2008-09-08
· 借汇源收购案反思民企生存之道 2008-09-08
· 可口可乐欲“吞”汇源果汁 2008-09-08
· 汇源被收购不必太敏感 2008-09-08
· 不必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应过度 200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