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缓缓打开的画卷,拉开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幕,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孔子论语、戏曲艺术、武术太级……8日晚上的北京鸟巢体育场奥运会开幕表演,悠久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让世界惊叹,令国人自豪,而璀璨的烟花过后,仍有许多东西耐人寻味。 奥运会本是全球体育健儿集中弘扬体育精神和较量技能的地方,但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发展,它同时又成为各举办城市向世界展示自己民族历史与特色文化的舞台。比如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等,无不以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给世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体育竞技场上的胜败如过眼烟云,值得长久回味的最终还是同在一个地球之上,那些各有奇妙的民族文化。从这个角度说,奥运会不仅给民族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更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每一个民族文明成果的取得,既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又是不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今天,当国人期盼百年的奥运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在尽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何在我们这个时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如今说起四大发明,以及中国独有的丝绸、青铜、瓷器、中医药、文学艺术等文化遗产,我们都引以为傲,但难以忘怀的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历经了数不清的磨难,不少人类智慧的结晶被毁于天灾人祸,传统文化甚至一度被视为糟粕、垃圾,遭到致命打击。近代的闭关锁国,使曾经领先的中华文化停滞不前,上世纪的各种战乱、运动,更让千疮百孔的中华文化雪上加霜。 30年的改革开放,终于将笼罩在中华文化上空的迷雾逐渐驱散,古老的中华文化再度焕发出无限魅力与新的生机,引起外界越来越多的瞩目与赞赏。到海外走走,全球正上演汉语热,据说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已超过3000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教材已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而奥运在北京举办,无疑让世界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更加关注。这对正在融入世界潮流的中国来说意义深远,它意味着曾经被忽视、被误解的中华文化,正以复兴的姿态回归世界优秀文化之林。 不过,要让中华文化像奥运火炬那样代代相传、并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仍然不少。比如,很多观众(包括成年人)不认识自家开幕式上表演的“缶”,引起人们对普及传统文化的议论与担忧。的确,一个民族要想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首先必须让大多数人都了解掌握自己文化的特点和相关知识。可眼下我们的孩子,学习外语的时间要远超过母语,似乎外语过关,其他都不重要。至于近年不断强调的素质教育,很多也与历史文化无关,类似这些对本土文化淡漠的现象,与海外对中国文化的热衷形成不小反差,长此下去,我们谈何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并非简单的传递,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伟人毛泽东对文化遗产继承的原则,因为无论哪种历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局限性,所谓有批判有选择地继承,就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文化遗产中的精髓部分发扬光大。翻开我国大哲学家、思想家孔子的语录《论语》,其中既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成人之美”等充满智慧与哲理的名言,也不乏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类叫人难以接受的论调,可见对于传统文化,如果不能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就会使文化的发展走上歧路。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回看古今中外的文化历史更替,无不证明一个真理,那就是先进的文化必须具备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创造中发展,在开拓中进步,而守旧则意味着停滞,停滞就有被赶上、超越甚至淘汰的危险。辉煌的历史文化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既是宝贵财富,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因此对于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绝不可陶醉其中而不思进取,应该以举办奥运为起点,迈开创造更辉煌历史文化的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