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维稳”唱成“从紧”
    2008-07-29    作者:黄湘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望变,稳在变紧,这是一个矛盾。
  单从字面上看,政策面确实透露了不少变化的信息。比如,对于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没有只提“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而是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了前头,这意味着为经济的一定增长撑了腰。
  再比如没有像此前那样一味强调 “从紧”,而是代之以 “继续加强和改善”,因此,虽然也讲“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重点落脚在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节奏、力度,这就使得“改善”的意味呼之欲出。
  不过,“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某些人那里,就只剩下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对于股市来说,“从紧”不松手,“维稳”也枉然,历来如此。号称“不针对股市”的“从紧”,尚且使得没有发生次贷危机和“两美”危机的中国股市不仅跌得比美国股市还凶,甚至还跌到了发生金融危
  机的越南股市的前头,成为领跌全球股市的带头大哥。那么,如果针对起股市来,中国股市何止将跌去50%?
  “从紧”下的中国股市,一方面老百姓投入股市的钱像扔进了水里,一方面市场还在为虎视眈眈的国际热钱砸出更好的抄底机会;一方面股市的走势背离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趋势越来越远,一方面行情稍有起色就被当成泡沫;一方面大大小小的企业迫不及待地到股市来圈钱,一方面承受力发生问题的股市连维持融资再融资功能也成了问题。
  市场发展到如今欲求稳定也不能的地步,不由得令人不担心连“稳定”两字也变成了“从紧”的紧箍咒。管理层维稳用心良苦,但是,当“维稳”和“从紧”一样,成为紧比松好的僵化思想代名词时,既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改变或改善的希望,更没有理由放大为救市的信息。而如果所谓“维稳”的要点就是不救市,那就更是对“市场化”的曲解,非但不是什么利好,事情却反而有可能会走向它的反面。
  有些人反对救市,一救市就说是行政托市,是牺牲市场利益救投机势力,甚至连规范大小非减持也说成对市场化的背信弃诺。其实,说穿了,他们不过是把投资当投机,视股民为盲民。奇怪的是,他们反对救中国自己的股市房市,却非但不反对,而且竭力提倡动用中国的外汇储备去配合美国政府救次贷危机救“两美”危机,还无比热心地为一心想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国际热钱提供抄底中国的最佳机会。这又是劫谁的贫济谁的富?
  市场化并不是不救市,只是不主张用救市代替市场的自救。如果救市可以帮助市场恢复自救的能力,即使是所谓成熟市场的政府也不会简单地反对或排斥救市。在这方面,最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救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有人说救市不如先治市。不过,治市和维稳一样并不能代替救市。因为如果股市治得好,当然也就不存在救市的需要,但如果治不好呢?那时再来救市不太晚了吗?要使基金成为市场稳定器,而不是做“范跑跑”的砸盘凶手,光靠缄口令不行,迫使基金成为托市工具更不行,重要的是让基金回到市场,尽到其对委托投资人负责的信托责任。
  平准基金入市,固然可以救市,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可能给解了套的资金一个逃跑的机会,弄得不好,也许会越救越糟,不免成为反救市论者的口舌。在笔者看来,在指数还在做俯卧撑之际推出股指期货,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救市效果,比平准基金还好,而且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救市行为纳入市场行为的轨道。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