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令”缘何成了一纸空文
    2007-06-13    新华社记者:苏万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四部门8日通知要求,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应当得到高温津贴。随后,济南市建委也通知要求,气温达到37摄氏度以上,全市所有施工单位要停止一切露天施工作业。
    连日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高温天气。许多地方的有关政府部门发布了各式各样的“防暑令”,特别体现了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怀之心。然而记者走访发现,“防暑令”在一些地方没能真正落实。在气温超过37摄氏度的9日午后,在济南市山大路、花园路等地的许多企业建筑工地上,烈日烘烤下的钢管和水泥墩子热得烫手,但是工人们仍然挥汗如雨,忙着搭脚手架、浇水泥、平整地基。酷热之下,许多农民工干脆脱掉了安全帽,头顶着湿毛巾施工。毛巾很快干透,他们不时拿起水管冲洗一番,接着“披巾上阵”。
    为什么“防暑令”在这些工地上成了一纸空文?
    一些部门近来出台的“防暑令”,可操作性不够强。有的“防暑令”规定很笼统、很含糊,有的前提条件太多、不够坚决,最终难以有效规范用工单位的行为。比如,对高温歇工后农民工工钱怎么算这个关键的问题,许多“防暑令”没有明确规定;一些“防暑令”规定了劳动者高温作业“应当”得到高温补贴,但是,补多少、怎么补、不补又怎么罚,却缺乏相关细则。采访中,一些农民工反问记者:以前干活时没有装凉水管,现在装了,这算不算高温补贴?
    同时,由于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自觉保护农民工的意识,有关部门出台“防暑令”之后,宣传不够、跟踪落实不力,使“防暑令”最终有名无实。采访时,许多农民工表示,并不知道有“防暑令”,更谈不上“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济南“防暑令”明确规定了气温超过37摄氏度停止一切露天作业,但“防暑令”出台之后,由于缺乏跟踪检查,一些用工单位就明目张胆地顶风而上,我行我素。
    此外,也有不少农民工表示,他们不愿甚至不敢接受“防暑令”。有的农民工担心不干活了没工钱;有的表示即使中午不干活了,呆在铁皮屋里其实也不比外面凉快,还不如干活挣钱;有的则担心高温补贴最终还从自己的工资里扣。还有的农民工表示,他们对将来能否“按时发工资”都还提心吊胆的,休了高温假将来没了工钱怎么办?最终,他们干脆选择了顶着烈日干活,这样心里才感觉踏实些。
    目前我国有近两亿农民工,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防暑令”在一些地方成了一纸空文提醒我们:只有政府部门充分考虑和保障农民工的需求,企业自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农民工自身也自觉维权,全社会形成理解、保护、尊重农民工的积极氛围,才能日益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环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