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思考和决策?
2012-10-31   作者:谌毅兵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在读本文之前,请凭直觉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球拍和球共花1.1美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问:球多少钱?
    估计你会马上想到一个数字:10美分。可是你错了,正确答案是0.5美分。“这道简单的难题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能引出一个直觉性的、吸引人的但却错误的答案”。
    要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涉及到我们的思考方式。不同的思考方式影响、决定着不同的判断和回答。而思考方式的产生、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和背景,需要在理论、实践中逐一进行分析、解释。上述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就是《思考:快与慢》要为读者介绍、阐述、解析和解答的,在我们的思考方式中所存在的快思考、慢思考即系统1和系统2,两种方式在思考中的差异、联系及作用,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种种影响。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大师、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独创性、最有趣的思想家之一”,其研究领域跨越经济学、心理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在这本以心理学为主、跨越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思考:快与慢》里,读者能够领略到作者之所以被成为大师的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建树,以及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思考方法、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所起的作用。
    作者喜欢在“饮水机”旁和人闲聊,在闲聊中观察和体会自己、他人的思考、观点及其他。在他的观察中,直觉即潜意识、意识经验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人们往往跟着印象和直觉走,凭直觉引导行事,而且我们觉得这种直觉和偏好很可靠。但是,直觉却可能出错。
    因此,有必要对直觉及其他因素对思考的影响进行分析,还原思考的本质、方式,为我们的思考给出更科学、合理的解答,进而改进我们的思考方式、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
    作者提出了系统1、系统2两种思维方式。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在人们的习惯性思考中,“直觉对判断的影响显而易见”,但不一定可靠。依靠直觉,正常人思考时可能会出现系统性失误。并且在直觉的成分中,先天的遗传、后天的学习、经验的累积会对直觉产生影响,但“对经验法则的依赖会导致人们判断时的成见”。
    系统1虽然属于直觉思维,但也有着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在某些条件下,其随机的冲动及诱发的联想会受到系统2的抑制,系统2会按部就班地建构想法,并纠正系统1的错误。因此,作者没有一概否定直觉的作用尤其是其思考的效率,但对直觉抱有一定的“成见”——直觉不能也不应作为我们的主要思考方式。
    作者指出,“专家们的直觉往往很准确,这种准确性与其说是启发法在发挥作用,还不如说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当然,伪专家除外)。他的意思是,专家的长期实践其实就是树立慢思考方式、以系统2方式为主的实践,因而其预测会更为准确。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所说的快思考、慢思考不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思维方式。在慢思考中,也包括直觉思维中的不同形式。以笔者的理解,慢思考不但是快思考的补充,更是结合和借鉴了快思考、用直觉之外的符合数学逻辑和哲学逻辑等方法的思考方式。
    本书的五个部分,通过众多的实验、案例和数据,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对系统1和系统2,以及它们对思考、生活、选择、社会甚至政治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析。按照何帆的推荐,本书的“革命性甚至超越了天文学中的哥白尼革命”。是否如此,读者可以一探究竟。
    在“系统1、系统2”中,思考与注意力、思考与瞳孔的变化、联想的力量、惰性思维等成为作者观察和解读的内容。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缪勒-莱耶错觉图,即“看上去不等长实际上等长的两条线”。缪勒-莱耶错觉图揭示,“你选择相信测量的结果,但无法控制住系统1带给你的直观感受”。因此,必须学会怀疑自己的感觉。
    但是,一个有趣且奇怪的研究案例是,“看照片预测竞选胜出者,为何准确率可高达70%?”而且,这种结果在芬兰的全国大选、英国的地区选举、澳大利、德国和墨西哥的众多选举中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形。不过,这是否算是快思考也会有很大的准确性?对此,作者给予了实证的研究和解释。
    在“启发法与偏见”中,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锚定效应、可得性启发法、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因果关系等是作者重点解读的内容。比如,作者指出,对随机事件作出因果解释必然是错的;意识到自己的偏见会有利于团队关系的融洽;要知晓如何避免小概率的风险事件演变成公共危机。
    在“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中,作者指出,未来不可预测,但人们偏偏喜欢预测,有时也作出直觉判断。因此,需要了解错觉,在直觉判断和公式运算中比较、选择,要重视乐观主义的双刃剑作用,要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习惯。
    在“选择与风险”中,作者 认为,人的选择关系到风险的权衡、结果可能性的权衡、心理账户和评估等因素,不应过分关注罕见事件,要善用框架效应。
    在“两个自我”中,作者关注体验效应与决策效应的差别,认为记忆没那么可靠、记忆会自我夸大痛苦体验。而对于幸福,“测量经验自我”方法证实了情境因素、生理健康、社会接触对于经验自我幸福感的重要性。“人在任何时刻的心情都由他的性情和整体的幸福感决定,但情绪上的幸福也会在一天或一周之内出现巨大的波动。”不同的是,“少数人可以用意志使自己更为开朗、乐观,但是许多人可能会安排他们的生活,使自己少花些时间交谈,多花些时间做喜欢的事、见喜欢的人。”因此人其实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创造或拥有更多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在思考生活时,不要放大“聚焦错觉”对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往往关注于时间、关键的时刻,却忽略了过程,大脑善于处理故事,“但却似乎不能很好地处理时间”,因而“不要忽略时间的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 【读书】贵金属的价值 2012-08-08
· 《读书很好》:读懂香港,乃至中国 2012-07-17
· 新华读书“六月十大好书”揭榜 2012-07-09
· 《读书很好》 2012-07-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