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天,花旗集团缔造者桑迪·韦尔说:“全世界都将朝着以自由企业和资本市场为特色的美国模式前进。对那些要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说,没有美国金融机构的存在是遗憾的,因为它们将在这些国家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桑迪·韦尔这次备受追捧的讲演仅仅在几个月之后就成为了人们的笑谈,这句具有世界级金融领袖口吻的告白在《大而不倒》中被引述时,嘲讽味世人皆知。嘲讽解决不了问题,格林斯潘、保尔森、伯南克等权贵们在2007年都发表过类似看好未来的言论,贝尔斯登、雷曼、美林等顶级投行的首脑们都表示过他们统辖的企业没有大麻烦。
危机似乎顷刻间降临。
《大而不倒》并没有嘲笑华尔街巨头们,乃至美国政府官员们的言行不一、前后不一,它可贵之处在于全盘还原了百年不遇的灾难面前美国社会精英们的决策全过程。恐慌与耻辱并存;担当与逃避责任在抉择瞬间一览无遗;名誉之争盖过权位之争;个人利益之争让位于企业生存之战。《大而不倒》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美国记者的写作智慧,更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备受嘲讽的金融界人士在恐慌决策中的智慧,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如果说,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所著的半自传体《峭壁边缘》公开了美国政府的决策内幕,具有一定的史料性,那《大而不倒》则全面揭示出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政府官员、公司首脑及普通职员们是如何决策的,它堪称“最详实记录了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当代历史事件的最佳读本”。
《大而不倒》一书作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是《纽约时报》首席记者,美国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耀杰洛德·罗布奖获得者,该书取材源自他对直接卷入金融危机的200多人进行了500多个小时的采访。翻阅600多页大部头《大而不倒》一书,至少能带来两大感触。
其一,市场不是万能的,借助这次危机,盛行30多年的自由市场理念,美国金融模式到了重新反思的时刻了。索尔金在书中直言:“这场大灾难摧毁了资本主义奉为圭臬的法则,金融奇才所创造出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新时代结束了,美国式金融工程是全球最佳黄金准则的观点亦不攻自破。”
在过去30多年里,金融资本主义的机构化和结构化环境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它被看做是自由市场理论和自由市场思想的典型代表。但是,自由市场理论与市场经济的实际运作相差甚远。市场机制至少有2大缺陷:效率并不总是伴随着公平;容易陷入宏观经济困境,即凯恩斯问题。
大崩溃的到来已经使我们深陷于宏观经济问题之中。宏观问题依然存在,它需要凯恩斯式的解决方法,我们看到各国政府正式这么做的。2008年11召开的G20峰会得到的一个结论就是政府应该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以支持经济活动,美国、日本、德国、中国、法国以及英国等政府都进行了显著的财政扩张。
各类场景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相信“看不见的手”能控制局势,比如在国会第一次否定救市方案时,更大的恐慌涌来。干预之手伸出了,最后它被证明有效地遏制了恐慌、缓解了危机。
《大而不倒》填充了华尔街大亨们的血和肉,它并没有表露出鞭笞和讨伐的快感,某种程度而言,作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记录的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他认为,为了避免出现最坏的情形,书中人物最终都能舍弃或大或小的个人利益,团结一致,奋力与危机作斗争。
第2点感触,“大而不倒”局面依旧值得忧虑。
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就能不倒闭吗?过去的经验总是这样的。从《大而不倒》一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百年企业最终倒闭的惨状,但更能看到大批人在极力维护着“大而不倒”的现状。
数据显示,2008年的银行淘汰赛使得大型银行越发强大:美国银行收购了国家金融服务公司与美林,其资产由2007年年底的1.7万亿美元飙升到2009年9月的2.3万亿美元。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资产由1.6万亿上升到2万亿美元。富国银行由6000亿美元上升到1.2万亿美元……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大而不倒》推荐序中总结:监管当局从稳定金融业、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广泛利益的角度出发,往往对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持十分审慎的态度,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大而不倒的状况。
《大而不倒》给出了管制资本主义的一些具体做法,但是中国的问题要有中国的方法,更需要中国自创的思想和方法。经济学家向松祚曾引用中国史学权威费正清的一段话表达出创建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的期待,“的确有许多模式可供中国借鉴,却不会有哪一个适合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中国人民只能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自己寻找救赎之路。中国人民拥有自己独特的过去,也必将拥有自己独特的未来。”
这些算是阅读《大而不倒》所需要明白的延伸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