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自由市场的坠落》几乎触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所有核心命题,不论你是业内的经济学家,还是政界的决策者,或者你只是冷眼看世界的思考者,都能从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文中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精辟分析,这对那些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读者更可谓大快朵颐。【购买
 
内容简介
  斯蒂格利茨凭借在克林顿政府、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多年的丰富经验,在书中为人们勾勒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本框架:恢复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平衡,改革世界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涉及了当今人们关注的几乎所有重大经济命题。不论你是业内的经济学家,还是政界的决策者,或者你只是冷眼看世界的思考者,都能从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文中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精辟分析,这对那些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读者更可谓大快朵颐。这本富于洞察力的著作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场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揭示了美国是如何向全世界其它国家“出口”其糟糕的思想、政策和做法,是如何在市场最终崩塌之际,又胡乱拼凑一些混乱而无效的经济政策来应付危机。
图书精选
第1章 酝酿危机
  2008年的这场经济危机让很多人感觉惊讶,但是实际上唯一让人惊讶的就是人们的这种惊讶感觉。对于一些观察人员来说,这场危机就如同教科书上的案例,它不仅是可预测的,而且也确实被预测到了。这个缺乏管制的市场里充斥着流动性、低利率、全球化的房地产泡沫和激增的次级贷款,这些有害的因素都凑到一起了、。再加上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以及相应在中国积累的巨额美元储备,这一切构成了不平衡的世界经济。
  现在这场危机与过去25年内发生的很多危机的主要区别是,眼下的这场危机贴有“美国制造”的标签。当先前的危机已经被慢慢驯服时,这场“美国制造”的危机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我们都喜欢将美国视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会出口好的经济政策而不是坏的经济政策。美国上次输出的主要经济衰退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眼下这场危机的基本发展过程已为人所熟知并经常被提及。美国存在房产泡沫,当泡沫破灭时,房价一落千丈,越来越多的房主发现他们处于负资产状态,他们在抵押贷款上所欠的钱已经超过了他们房子的价值。一旦失去房子,很多人也就失去了他们一生的积蓄和对未来的梦想,因为这些储蓄是孩子的大学学费和他们退休时享受安逸生活所必需的费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以前确实生活在梦中。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正生活在透支的状态中,美国和世界经济都依赖于这种透支消费。全球经济需要持续增长的消费,但是当很多美国人的收入已经停滞许久的时候,这种增长又怎么可能呢?2美国人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借钱然后消费,这样他们的收入仿佛是增长了。他们确实去借钱了。美国人的平均储蓄率接近于零,由于很多美国富人有大量的储蓄,这就意味着美国穷人拥有大量的负储蓄。换句话说,他们背负了太多的债务。借贷双方对这一切都很欢迎:借款人可以继续他们的消费狂欢,而无须面对收入停滞和减少的现实,贷款人则因为可以通过收取不断增加的服务费而享受创纪录的利润。  低利率和宽松的监管激起了房产泡沫。当房子价格飞涨的时候,房主能够从金融机构那里用房子抵押获得贷款。在一年内,这些从抵押证券中得到的贷款高达9750亿美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测量一个经济体一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总和的指标)的7%,3这些贷款允许借款者只需支付首付款就可获得一辆新车,还能为他们的退休积攒一些股票资产。但是,所有的这些借款都是建立在预期房价会继续上涨(至少不会下跌)的危险假设上……
 
书 评
 作者评论
以斯蒂格利茨为药可以去邪败火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尘埃落定,这一段故事已经可以当成历史来读了。很多反思金融危机的著作陆续问世。有些是亲历者的记录,比如曾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保尔森的《峭壁边缘》,曾任雷曼兄弟副总裁的劳伦斯 G. 麦克唐纳的《常识之败》,还有一些是旁观者的点评,比如“末日博士”鲁比尼的《危机经济学》,拉詹的《断层线》。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书《自由市场的坠落》。他的角色与众不同,他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同时,他也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曾在克林顿时期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后来当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详细]
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变革的范围是如此广泛,从货币金融、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和战略,直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终极价值,无所不包;变化的程度是如此深刻,它必将左右人类的发展道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008年,华尔街金融家制造的次级贷款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海啸,数十万亿美元的财富灰飞烟灭,庞大的金融帝国接二连三地轰然倒台,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丢掉饭碗,一切都是那么出乎意料!超乎想象!又那么无可奈何!幻想早已破灭,希望究在何方…[详细]
"自由市场的坠落"是对原教旨主义"棒喝"
  在《自由市场的坠落》一书中,斯蒂格利茨对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条分缕析,对如何克服危机的后果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自由市场的坠落”是对中国盛行一时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当头棒喝。“柏林墙”倒塌之后,市场原教旨主义一路凯歌高奏。斯蒂格利茨告诫我们,“罗纳德·里根总统和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开创了‘自由市场’的革命,但是很明显,人们总是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市场造成的结果并非总是有效的,我们总是看到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情况。”斯蒂格利茨批评格林斯潘、伯南克,声称不仅直到泡沫破灭前他们都无法预知泡沫存在,而且即使知道泡沫的存在,他们也无能为力…[详细]
 媒体评论
   本书透过2008年这场危机的迷雾:层层剖开了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理论和制度的缺陷,这种极具洞察力的分析,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并认识这场危机的本质。同时,作者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追问,也让我们思考究竟何种经济体系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无疑,作者的分析阐述是“信息完备的”。
——李军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与斯蒂格利茨的断续合作超过十年,近年来接触渐多,我深知《自由市场的坠落》是他超越芝加哥法和经济学框架观察世界经济不平衡格局的力作。从本书中,我似乎能够看到新宏观经济学框架的影子。
——曹和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广州产权交易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斯蒂格利茨为我们详细解释了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下,由华尔街所推动的放松管制如何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而当危机发生时,华尔街的巨头们又是如何运作政府对其进行保护。“自由市场的坠落”在本书中一览无余。我特别希望中国的新自由主义者能认真阅读此书。
——龚刚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自由市场的坠落》还似侦探小说,它运用恰到好处的神秘感牵引着读者的好奇心:美国如何步入自由坠落的深渊?何种政策或事件触发了本次大危机?全球将如何走出并阻止下一场危机?
——孙时联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经济课题组组长,《凯恩斯方案》译者
   《自由市场的坠落》几乎触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所有核心命题,不论你是业内的经济学家,还是政界的决策者,或者你只是冷眼看世界的思考者,都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文中有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精辟分析,这对那些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读者可谓大快朵颐。
——李俊青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自由市场的坠落》译者
 网友评论
我叫奶瓶 发表于2011-02-21 04:24:18
  通读了全书,感触很深,斯蒂格利茨的著作《自由市场的坠落》在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有益的启发。
任若恩 发表于2011-02-19 13:23:05
  这本书对美国次贷危机来龙去脉分析非常好,虽然有很多人不同意说自由市场的原价格主义正在坠落。但是这样的反思,确实值得关注。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酝酿危机
危机梗概
谁应该受到谴责
市场失灵
谁可以预测到危机
第2章 自由坠落及其后果
争论再起和总统竞选
经济的演化过程
前景
一场大赌局:金钱和公正
第3章 有缺陷的应对之策
刺激
所做之事与该做之事
后果
今后的方向
第4章 抵押贷款的骗局
传统银行业
消失的革新:垃圾产品泛滥
预警信号被忽略
证券化
复兴抵押贷款市场
第5章 美国的巨大掠夺
美国的金融体制为何不符合要求
并非真正的营救
拯救失败金融体系的最初努力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结论性评语
第6章 贪欲压倒谨慎
监管的重要性
不当激励
缺乏透明度
肆无忌惮的冒险
大而不倒
风险创新:金融衍生品
掠夺性贷款
竞争不足:抑制创新
监管工作
金融和金融监管领域以外的问题
创新
第7章 全新的资本主义秩序
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国家的作用
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变化中的政府角色
第8章 从全球复苏到全球繁荣
失败的全球应对之策
信仰美国式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损失
世界经济新秩序:中国和美国
一个新的全球储备体系
转向新的多边主义
第9章 重构经济学
思想观念之争
宏观经济学的论战
货币政策的论战
金融领域的论战
创新经济学之争
第10章 走向新社会
经济学如何影响社会和个人
一场道德危机
你用什么衡量,你就重视什么;反之亦然
社会团体与信任
结论性评语
 作者介绍
作 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2001年,因其对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蒂格利茨曾担任白宫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副行长与首席经济学家,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委员会主席,他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观点,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著作丰硕,其中《全球化及其不满》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25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
 
 精品推荐
· 《富可敌国》
·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
· 《施振荣开讲:民族品牌升级之路》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