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是某图书机构的会员机构,他们定期会推荐一些好书,国内国外的都有。上个月读书会推荐了迈克尔·刘易斯的《大空头》这本书。虽然英文版读得不是那么快,但读到一半我就隐约感觉,这本书将是我今年一年读过的所有财经书中最好的一本。
此前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金融危机的书,像《货币战争》《谁绑架了中国经济》《高盛帝国》《郎咸平说》系列以及《峭壁边缘》等。这些书也很不错,但是大多是从比较高的层面来解读。可是,包括你我在内的大多数人毕竟是小人物,华尔街里面大多也都是小人物。我喜欢读史,看历史既要看大脉络大潮流,同时也要看微观,看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在整个潮流中的所思所想。因为,正是一个个相对充满偶然性的人,才造就了事后看来似乎有一定“必然性”的历史。金融史及金融事件也是如此。
几年前读《说谎者的扑克牌》时,就发现刘易斯很擅长微观描写。从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到一些交易细节,甚至只有圈里人才知道的一些掌故也都时有爆料。难怪这本本来是揭露华尔街黑匣子不可见人之处的书,反倒被那么多人当成进入华尔街的样板教材。当年给我推荐这本书的师兄就说这本书是进投行的第一本必读书。当然这也是刘易斯些许郁闷之处。
所以此次这本《大空头》的笔法没有太大改变,也就并不奇怪了。而且正好从与前段时间那些宏观巨著不同的角度窥探一下风暴来临的时刻,这些芸芸众生的焦灼与抉择。
这本书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们自己创造了动机,然后再被这些亲手创造的动机所激励和套牢,并且义无反顾地如羊群般冲向悬崖,最终集体无意识坠落。回味一下,太精辟了。人类是最有创造性的动物,他们创造了复杂的游戏规则,创造了光怪陆离的金融产品,人们像模像样地扮演着自己的种种角色。这一切就像是成年人升级版的过家家。只不过,小时候的过家家小孩子散了游戏就结束了,可是这个升级版的过家家,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倾家荡产家破人亡都是太正常不过。就像此次以及80年前那次金融危机一样。
这个羊群中至少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像Greg
Lippmann这样的,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疯狂地向投资者推销CDO,虽然CDO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实际上根本一无所知,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卖的越多,bonus就越高。据我所知,很多人都是这样。另一种人是像CDO管理人Wing
Chau那样的,正常来讲他一定知道CDO是个什么玩意儿,但是他还是极力地向投资人推销这种产品,最后在众人皆赔时他独赚,挥一挥衣袖带走了所有的云彩。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就是赤裸裸的诈骗。但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被一种强力的动机所牵引,那就是贪婪。逐利是中性的,过度逐利就是贪婪。华尔街,充满了过度逐利。
这个羊群中实际上还有另一种人。从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来看,他们或许已经不属于低头冲向悬崖的羊群了。他们也是这本书的主角和英雄,anyway,都是hero。一个是投资管理人Michael
Burry,同时他也是一个独眼的阿斯伯格证患者。另一个是一家小对冲基金的管理人Charlie Ledley,还有一个是很普通的交易员Steve
Eisman。这几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虽然也贪婪,也过度逐利,但他们却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金融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之时(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他们居然做空市场。人们都嘲笑他们疯了。常人都有从众心理,尤其在股市当中追涨杀跌乃是全球的通病,能保持一份独立思考已属不易,胆敢逆市而行的,还真没几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几个小人物,还真是大大的英雄。
但如果你想从这几个人身上学到更高超的赚钱之道,你就错了。也许客观上确实会有启发,但这绝不是刘易斯写作此书的目的。就像警方贴出的防骗常识是为了教你防骗,而不是教你诈骗一样。而且,作者叙述这样一个传奇的最终关注点,实际上还是金融市场本身的系统性缺陷。这几个人之所以此次逆流而上跑赢大市,除了极大的幸运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坚持了常识。知道常识很容易,但时时记得就难了,而能够坚持常识更是难上加难。但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可能指望一两个英雄人物的运气与坚持,而是应该有一个健康的机制。逐利可以理解,但在一个合理的机制之下逐利,才能实现“看不见的手”的精巧调控。
索罗斯一边在金融市场捞钱,一边用他的哲学理论抨击金融市场的漏洞。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市场中还有个把野蛮生长的家伙,虽然没有研究过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却也在群氓时代大赚了一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空头》中这个把“草根”的惊艳表演,顺道反思一下金融市场的荒谬与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