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萧条、迎来复苏之际,保尔森关于21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回忆录《峭壁边缘》对于我们冷静回顾金融世界的荣辱沉浮,感知全球经济的冷暖交替,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幻具有重要意义。《峭壁边缘》一上市,就在世界各国引起了轰动,一举跃升为《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榜首畅销书。【购买
 
内容简介
  从美国财政部长位置上退下来的保尔森,以自己的坦诚和勇气,在回忆录中记下了金融危机期间,那一个个难忘的日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候,他甚至想着服用安眠药;在与议员商讨救市计划时,他几次躲在柱子后面干呕;而为了挽救整个金融体系,他甚至向议长佩洛西下跪。
  保尔森虽然给人性格强硬的印象,但他也坦承自己在金融危机期间犯下的错误:当雷曼处于生死关头时,他竟然忽视了英国人放弃购买雷曼的警告;他低估了公众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市的愤怒程度;而他推出的一系列救市计划,也常常不是出于详尽的分析,只是出于直觉判断。
  保尔森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执著、强硬但不乏温情;他怨恨华尔街的贪婪却又不遗余力地挽救它们;他信奉自由市场的理念但却又不得不为政府救市计划四处奔波。
  正如保尔森所说,他拯救的金融世界曾处于峭壁边缘,但幸运的是,倔强的保尔森并没有让金融帝国坠下深渊。
图书精选
拯救房地美和房利美
(2008年8月)两家公司都在苦苦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房利美更加用心,也更有收获。它事实上已经融到了74亿美元,而信誓旦旦的房地美却在融资方面一无所获。有一次,房利美的高管们找上门来给我们演示了一个PPT,第一次明确承认他们已经无力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市场先于“两房”而预见到了他们的末日。在市场眼中,房利美所生活的那个世界已经灭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需要一个周末来将“两房”置于接管程序下。但是在雷曼公司灾难性的二季度业绩的预定公布日之前,我们已经没有几个周末可用。
联邦住房金融局到一周中期的时候已经将房利美和房地美半年度评论报告起草完毕,并在9月4日以草案的形式发了出去。这两份配有稽查员宣誓书的报告措辞严厉,详细分析了两家公司的资本和管理缺陷,并指出了他们所有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地方。管理层还必须将报告递交董事会。接下来,吉姆给两家公司的CEO打电话约他们面谈,并通知他们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也将参加会谈……
 
书 评
 作者评论
一个金融危机“罪魁祸首”的自白
  不过,亨利·保尔森并没有用大量的篇幅、追根溯源地告诉我们雷曼等金融机构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其实是格林斯潘应该回答的问题,亨利·保尔森只是“生于”华尔街末世的、力图力挽狂澜的历史见证者。但是,对中国人而言,当我们观看这部美国金融版的大片时,却不能不像汪丁丁教授那样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发生在中国呢?可能发生在中国吗?中国将来要为自己的金融变局支付什么样的代价呢?
[详细]
雷曼倒闭之后:华尔街再不见私人银行
  金融危机2年后,曾经满目疮痍的华尔街正在恢复元气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个银行都在积极招聘,填补因发生危机而裁员所造成的人才空缺。今年2月底到5月,纽约市金融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6800个,创下了近2年来的最大3个月增量。更为直接的数字是薪酬,高盛银行员工的平均年薪达到了57万美元,达到危机发生前的高水平。毫无疑问,曾经被全世界当作笑话的华尔街正重新站在世界的金融之巅上。[详细]
 媒体及专家评论
   保尔森是美国建国以来最有中国情结的财长,自始至终对于中国拥有一份真挚而持久的友好感情。即使在这本关于金融危机的回忆录中,他都情不自禁地提到了他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记述了与中国朋友的相互信任和密切合作。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 胡祖六
   伴随着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我无法摆脱的是这样一些问题:这事如果发生在中国呢?可能发生在中国吗?中国将来要为自己的金融变局支付什么样的代价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汪丁丁
   无论是大萧条还是次贷危机,是犹存的高盛还是已逝的雷曼,是壮年传奇的格林斯潘,还是万年落寞的保尔森,其行其言对短暂的人生而言皆可资治或赏析,对于恒久的历史而言都成尘埃寂然无痕。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钟伟
   2008年从美国华尔街蔓延开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留给这个世纪的最重要的话题肯定不再是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金融的脆弱性,而是我们如何拯救即将坍塌的金融系统。这本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它涉及我们已有的信仰、教条、理论和制度,涉及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平与正义以及法律和宪政。拯救危机行动中的主要人物、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的这部回忆录为我们披露了华盛顿高层以及他本人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进行的不为人知的辩论、妥协、决策和行动的内幕,让人大饱眼福。
——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
   真实,生动,紧张,刺激。在世纪金融危机的高压下,位于权力中心的重量级玩家,权衡的是上级发出的指令、下级通报的形势、媒体转达的民情、以及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市场信念和数学模型则无足轻重。
——北京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薛兆丰
   保尔森先生在这本书中坦率地承认,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并不是真正来自于详细的分析,而是来自对危机的恐惧。
——《华尔街日报》
   保尔森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直接陈述此次震惊寰宇的金融危机,毫无匿名之避讳、毫无无根无据的发难。尽管如此,这本书依旧是色彩纷呈并且细致入微。
——《华盛顿邮报》
 网友评论
win 发表于2010-04-12 14:08:04
  要了解那场金融危机,读这本回忆录比读其他人的分析、解释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一个亲历金融危机的决策者对那段时间最真实的记录。读了一部分连载,感觉这本书的内容也很诚恳,可以读出其中的真实感。
超级记忆 发表于2010-08-16 09:24:08
  在这本书中,基本上可以读出一个坦诚的保尔森,他在金融危机中经历的辗转反侧,在商讨救市计划时,躲在柱子后面干呕,为了计划能够通过甚至向佩洛西下跪。如此经历,让我想到自己在经历人生转折时内心的煎熬。不过对这本书最深的印象还是对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的决策内幕的讲述。以前比较政治制度的课时,总是提到美国利益集团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博弈。看了这本书对这一点有了非常系统的认识,这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因为本来看这本书只是想了解一下金融危机的。
拿破仑12 发表于2010-08-31 19:25:01
  看他们在金融危机中的决策,就像在看诸如《白宫风云》之类的电视剧,非常真实。属于那一个群体的人如何在博弈中赢得对公共权力的控制,看完这本书不得不感叹这一群体力量的强大,他们博弈的结果往往会改变整个国家的进程,当然电影中总是正义的力量获胜,现实可能就没这么美好了。感谢保尔森,给了我们一个如此详尽的美国政治图景。
 图书目录
作者序
主要人物一览表
第一章 接管“两房”
第二章 高盛岁月
第三章 入主财政部
第四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五章 贝尔斯登的困境
第六章 峭壁边缘的金融世界
第七章 国会山
第八章 为雷曼寻找买家
第九章 雷曼的末路
第十章 下一家会是谁?
第十一章 最后一道防线
第十二章 玩金融还是玩政治
第十三章 打破僵局
第十四章 金融大鳄们
第十五章 美国大选与救市
第十六章 拯救花旗
致谢
 作者介绍
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
   美国前财政部长,入主财政部之前曾担任高盛集团的总裁。
   1946年,保尔森生于美国中西部,在一个小镇的农场长大。1964年就读于达特茅斯大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最佳橄榄球手之一。大四时,保尔森认识了温迪,温迪后来成为保尔森的夫人。1968年,保尔森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获MBA学位。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保尔森出任总统幕僚助理和白宫内务委员会成员。
   保尔森的得意之作,是自1999年担任高盛总裁所取得的业绩。任职高盛期间,保尔森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金融高手之一,一度被美国媒体冠以“华尔街权力之王”的头衔。
   2006年,保尔森接替约翰·斯诺,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很快,保尔森就面临着一大考验:拯救峭壁边缘的金融系统。
 
 精品推荐
· 《价值起源》
· 《中国房地产战争》
· 《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