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捡漏”多败局整合困难猛于虎
    2010-03-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每年都在递增,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金融危机一方面让许多国外的大企业受到不小的冲击,而另一方面却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情。收购价格的诱惑力,让很多中国企业蠢蠢欲动,都想趁机“捡漏”,吉利也不是第一家。
  然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中“成功”的并不多,失败的倒是“一箩筐”,诸如上海汽车、中国平安等颇具实力的企业。面对如此多的败局,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称,部分是由于企业的投机心态;更重要的是后期整合所面临的困难,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无法克服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障碍。曾有数据称,中国海外并购70%的失败案例是由于文化管理的冲突形成的。
  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就是典型的失败案例。2004年,上汽耗资5亿美元控股双龙,在当时也是一件被吹嘘的前景美好的并购案。当时有这样的描述:10月28日下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祥麟与朝兴银行行长崔东洙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到了一起。他们分别代表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委员会于汉城签署了最终协议,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成功并购国外同行业企业。
  可是这场联姻一路坎坷,并最终在2009年初以失败告终,上汽“韩国公司中国化”的计划成为了泡影。专家分析称,上汽并购双龙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一是和双龙工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无法对双龙进行正常而且有效的管理;第二是现在全球汽车市场销售都不景气,更激化了劳资双方的矛盾;第三是上汽没有办法应对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包括韩国产业银行、双龙工会等机构,都觉得上汽是在偷窃双龙的技术。
  除了上汽,中国平安收购富通的失败也被人们称为是“冲动的惩罚”。2007年兴高采烈收购富通的中国平安,当时马明哲还评价与富通集团的合作是一次非常难得、稳健的投资机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将帮助平安保险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资产管理市场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项业务将迅速成为中国平安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没多久,平安的恶梦就来了,随着富通集团的巨额亏损,其股价已从当初中国平安投资时的均价19欧元下跌到不足1欧元,投资价值几乎被全部抽空。
  一位美国专家在谈到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表示,并购首先要有财力,许多中国公司具备这一点;但财力不是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和人才,而这正是中国企业欠缺的;此外文化不同和经营环境不同使得整合海外业务格外困难,联想集团收购IBM电脑业务以来,亏损之大远远超出原来估计就是一例。
  针对海外并购,国资委也曾连续发出预警,要求在海外投资并购、高风险投资、主业经营之外的发展战略投资项目等方面克制投资冲动。
  相关稿件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渐入佳境 2009-12-31
· 海外并购遇良机 但应避免一窝蜂
2009-12-14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歌猛进 2009-12-10
· 成思危:有实力企业应加快海外并购 2009-12-04
· 中国能源企业再掀海外并购潮 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