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企百强出炉 “资源依赖”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8-10-07    本报记者:浦超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云南锡业集团电铲队在大陡山露天矿场进行机械化开采。本报记者:周重要 摄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和云南省企业联合会、云南省企业家协会,日前联合公布了云南省2007年度100强企业。100强排序中,企业资源型特点突出,上榜企业大多为资源型企业。资源成为云南企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大法宝,同时,这也成为业界普遍担忧的一大不足。

  百强企业成云南经济晴雨表

  100强企业排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排列,也反映了云南企业发展的状况,勾勒出了云南整体经济和滇企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根据2007年云南企业百强排序统计,2007年,滇企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逐步增强。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从2004年的1.35亿元迅速提升到6.55亿元,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由2004年的25户发展到2007年的67户。云南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营业额统计)占有云南省前100强企业的86%强,说明经济增长依然依靠国有大中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排序中有4户私营企业进入了前20强。“云南非公经济虽然做大了,但做强不够。有的企业销售收入在增加,但效益没有明显提高。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政府对企业总的还是管得过多,资源配置方面,行政手段远多于市场行为。”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姚建友说。
  通过排序可以看出,云南省企业上市的规模、数量都非常小,企业证券化和资本化程度不高。2007年全国沪深两市共1563家上市公司。按照省份平均,每省平均应该在50家左右。而云南省(截至2008年8月6日)仅有27家上市公司。尽管2007年云南省上市的资源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大型资源型企业对于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仍存在着较多疑虑。进而在资本的市场化运作上,云南省资源型企业表现为意识落后、行动较慢,仍停留在传统的产能扩张道路上。

  上榜企业大多“依赖”资源

  企业类型主要分为资源型、制造型、技术型和服务型。资源型企业是指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为社会提供资源性产品以及初级产品的企业。冶金、钢铁、生物、化工及能源等行业都是典型的资源型行业,云南大部分企业均可划分为资源型企业。
  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段钢分析认为,云南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资源型企业特点突出。在2007年云南企业10强中,以资源立足的企业有9席,占到了90%。其中,云南铜业、云冶和昆钢都是典型的矿产资源型行业,云天化及云南电网也都是以现有的化工原料、水力、煤炭资源为依托的企业,也属于资源型企业,云南烟草业的优势也源于云南省特殊的自然环境生产出的优质烟叶。因此,云南省百强企业中的前十位几乎都是以开发矿产、水力、生物资源等为主的资源型企业。
  100强企业中,依靠矿产、生物资源等的资源型企业占到2/3,这些企业在云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云南省的经济命脉。上榜私企也能看出清晰的资源优势:销售收入超过20亿的7户私营企业,6户与钢铁和有色金属有关;超过10亿的22户私营企业中,有13户与矿产资源的钢铁、有色金属、煤化工和磷化工密切相关;在48户上榜私营企业中,这类企业则达到了21家。说明云南私营经济的壮大主要是依托了云南的资源,资源型产业是云南大型私有企业重要的孵化器。“依托云南的资源,通过近20多年的发展,云南私营经济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赤说。

  滇企能否经受资源优势下的竞争力考验?

  此次百强榜单发布后,业界也普遍注意到了滇企资源型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也成为了业界广泛担忧的焦点。“云南省资源型企业普遍面临着资源危机、产品层次不高、科技含量较低、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当,将直接影响到云南省资源型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段钢说。
  虽然云南省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是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资源保障年限缩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资源自给率较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一个制约因素,成本控制能力或将成为制约资源型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因素。
  从云南省100强企业排序情况看,云南省重点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较薄弱,企业发展仍然主要依靠产能扩张,企业效益主要来源于产品价格的上涨,企业的技术革新、新产品的开发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等方面有待提升。业界经济专家称“云南企业强化核心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从目前的企业并购浪潮中可以判断,实力不济往往将被行业中的强者吞并,在滇企百强榜中位列第二的云南铜业被中国铝业重组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
  “拥有资源可以壮大企业,但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意味着你这个资源型大企业是被兼并的肥肉。”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冯并说。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及附加值的提高也是业界很担忧的一点。云南重点企业产品单一、产业链短、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对于资源型企业来说,能够拥有足够长的产业链,就意味着它具有较强的深加工能力,它的产品就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同时会有较低的单位GDP能耗和较低的排放。”姚建友说。
  资源型的云南私营企业目前也暴露出重大的隐忧。周赤介绍,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占有的排他性,云南私营经济壮大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都有缺陷,而且这类企业在财富的第一次分配上梯度很大,受益者主要是产权所有人和政府财政,财富的扩散效应需要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来调节,这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企业主的财富道德提出了突出的要求。
  另一隐忧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排序显示:除外商控股的昆明伟建彩印和私营企业神农集团,研发投入比例达到3%和2%外,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均很少。如果私营企业不能在抢占行业制高点上有所作为,也很难与国内外其他强势企业抗衡。
  “云南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足,是未来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隐患。”祥云县飞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龙明显感觉到未来竞争的压力,“可以这么说,企业对科研的有效投入就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能走多远。”

  相关稿件
· 海南省发现大型钼矿资源储量达25.4万吨 2008-10-07
· 水能资源丰富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进入黄金期 2008-10-07
· 浙江省决定将资源节约指标纳入领导考核 2008-09-23
· 新疆建立可食植物资源药用开发基地 2008-09-22
· 资源价改三思而行 200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