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不久前的访欧之行中,西方媒体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国政府承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中国将继续增持西班牙国债。无独有偶,在2008年秋金融海啸席卷华尔街之时,中方也曾表示,不会抛售陷入困境的两房(即美国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事实上,作为支持美国渡过难关的举动,中国还加大了对美国国债的增持。
从上述两个一以贯之的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正将购买外债与外交有效地结合起来。中国两万多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将近一半都购买了美国的国债和两房的债券。但以往购买债券,更多是一种商业的投资;而在世界经济风雨飘摇之际,中国的购债却有着双重的意义,既是商业投资,更是一种友善的外交姿态和有效的外交手段。
以近来的购买欧债来说,从商业上看,支持欧元符合中国的利益。欧洲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欧洲如果因债务危机沦陷,欧元如果因此大幅贬值,势必将冲击到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发展,在这个全球化的市场,中国和欧洲理应共渡难关。所以,我们注意到,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还承诺,中国将尽最大努力来稳定欧元。
中国此举更让人刮目相看的,则是在外交上的巨大突破。正是基于中国这种“魅力攻势”(《纽约时报》语),一度龃龉频生的中国和欧洲关系正渐入佳境。这从中国领导人近期访欧受到的高规格接待就可见一斑——法国总统萨克奇亲自到机场接待访法的胡锦涛,德国总理默克尔特意中断欧盟会议回国招待温家宝……中国和欧洲的交好,也有助于化解美国在人民币升值和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上的压力,为中国继续抓住战略机遇期求得更大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预见,基于这种商业和外交的双重考虑,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会购买更多的欧洲国家的国债,帮助欧洲国家渡过目前债务危机的难关。
当然,是投资就必须注重收益,同时,中方还需对海外市场的复杂性有清醒的认识。在笔者看来,中国需要管控好“购债外交”的度,避免产生双重的不良后果——比如,一方面,某些国家可能对中国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得不到满足,一些西方人士可能会由此炒作对中国的怨怼之感;另一方面,如果中国购买国债过多,将可能导致自身投资的风险,而且这也很可能让一些反华人士散播新的“中国购债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