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5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如是说。现在重温这话,人们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中国是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物质供应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开始改革开放的。当时中国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金融业,对政府而言,银行只不过是出纳员;对百姓来说,就是个储蓄所,而且没有多少人有钱可存。在数以亿计算的人民衣食不周情况下,当然要先改革束缚物质生产部门的旧体制,金融业的改革只能缓一缓。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彻底改观。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越来越需要现代金融业提供的服务;随着制造业的长足发展,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整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来带动;政府采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时,也越来越需要通过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实现其目标。此外,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即将结束过渡期,一直虎视眈眈的外资金融机构更想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内有强烈的需求,外临激烈的竞争,中国“金融改革滞后”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令人欣慰的是,进入今年以来,中国的金融改革承接去年的势头,并呈现全面提速之势。在金融业中的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业态中,都新出台或正加紧推行多项基础性的制度改革。如今天《经济参考报》所报道的,在银行业,四大国有银行中有三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汇改实施了一年多,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一大步;在证券业,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接近尾声,为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创造了基础性条件,并开始实行新的定价发行制度;年中的“国十条”则为保险业的改革规划出了框架……
金秋十月,是自然界的收获季节。对中国的金融改革来说,现在应该还算是耕耘季节,谈收获还为时尚早。例如,在货币市场方面,汇率和利率还远未实现真正的市场形成机制;在资本市场方面,正如证监会尚主席所言,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形势,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好市场发展中的机制性问题。但是,笔者相信,有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只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就能更快收获改革的成果。早日塑造好金融——这个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就能早日迎来小平同志所说的那种满盘皆活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盛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