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水火风光储”多元化发展 国能广西迸发新能量
2024-08-05 记者 黄浩铭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国能广西”)持续夯实电力保供基础,大力开发新能源,稳步推进储能项目建设,全面打造“水火风光储”多元化、清洁化发展格局,推动转型升级,加速绿色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当好能源保供“压舱石”

  盛夏,走进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国能北海”)电厂一期项目的集中控制室,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通过这些参数,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汽轮机的运行状态。

  “目前公司有两台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每台机组一小时可以发电约100万度。”国能北海运行部值长赵卓介绍,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能够实现二次循环再热,设计供电煤耗262.89克每千瓦时,发电效率达到国际燃煤机组先进水平。

  2023年,国能北海发电量91.55亿千瓦时,利用小时数5175.18小时,并通过跨区域电网输送至广东、海南,有效缓解了区域电力紧张的局面。

  在位于广西横州市的国能南宁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国能南宁”),拥有两台66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供热机组,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完成发电量超629.12亿千瓦时,成为支撑南宁的大型骨干电源。

  “通过使用锅炉AI大数据燃烧优化系统,进行精准建模,获得综合最优的控制策略,可提升锅炉效率0.3%至0.5%,增强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国能南宁运行技术人员马艳明说。

  国能柳州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国能柳州”)则依托现有两台35万千瓦热电联产单系列机组,为柳州市工业发展提供重要能源支撑。

  从热电联产单系列机组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从35万千瓦到1000万千瓦,国能广西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提高发电效率,保证电力稳定生产。

  “电力保障供应是我们的责任,特别是电力短缺的时候,成本很高,我们会努力保障社会的用电需求。”国能广西生产管理部工作人员说。

  争做绿色发展“排头兵”

  在梧州市藤县,一座座白色“大风车”耸入云霄,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它们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风能转化为清洁能源,输送到工厂、居民区、医院等。国能广西正在藤县打造百万千瓦级能源基地。

  “项目总装机容量规划160万千瓦,风电规划110万千瓦,光伏50万千瓦。”藤县东黎项目经理唐小林介绍,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27亿千瓦时,为当地带来21万千瓦时清洁能源,可以节约标煤约86万吨,减少碳排放210万吨。

  国能永福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国能永福”)则依托“传统火电+新能源”联营,扭转公司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发展。公司利用灰场、屋顶、车棚等闲置地布置光伏板,通过地面集中式、水面漂浮式、屋顶等多种光伏形式,采用分散布置就地集中并网的形式与永福电厂整合送出电力。国能永福堡里风电场于今年年初投产发电。

  “目前,‘风光火’多能互补电源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储能项目计划今年8月开工建设,建成后总装机规模将超过120万千瓦。”国能永福党委书记、董事长胡祖培介绍,通过“传统火电+新能源”的多种能源资源整合,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

  “水光互补”作为清洁能源产业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水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的优劣势平衡中相互补位。

  旺村水电站水光互补项目将光伏发电与水电站相结合,利用坝区的闲置建筑空地,规划出一片占地面积约155亩的“绿色海洋”,实现光伏与水电站整合送出实现“水光互补”。“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约0.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8.2吨。”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国能广西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和光伏项目,在广西沿海和山地建设了多座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开发并运营了多座水电站,年发电量显著增长。

  国能南宁结合自身优势主动作为,2018年开展白泥替代石灰石脱硫研究,实现白泥100%替代石灰石用于烟气脱硫,累计综合利用固废白泥74.4万吨,实现变废为宝。

  “我们将强化转型发展,不断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力争今年年底新能源投产突破200万千瓦,‘十四五末’装机总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国能广西总经理方刚说。

  此外,火电厂安装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水电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风电和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评要求,注重保护当地生态,同步助力国能广西大步向“绿”发展。

  勇当科技创新“先行者”

  在国能南宁的安全体验区,模拟触电体验、VR安全科普、模拟灭火器体验、安全防护用品操作展示等设备一应俱全。“通过高科技的赋能,可以让施工现场感知更透彻,加强安全风险防范,有效提升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该公司安全环保监察部门李彬科说。

  国能北海建立了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将数字化、5G移动通信、物联网、三维等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以及项目管理全过程,实现全厂5G覆盖、塔机监控、AI违章抓拍、AI广播联动等120多项功能。“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对工地现场的‘人、机、料、法、环’各要素全方位、实时、智能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共享,规范现场作业行为,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该公司工程技术部信息主管韩奎说,2023年12月至今,累计抓拍到2000多起违章,并及时完成了整改,有效防范工地安全事故发生。

  国能柳州两台机组2016年下半年投产以来,截至目前连续2800多天实现安全生产。该公司运行部主任何玉峰说,公司成立创新创效工作室,加强多项专利研究和应用,利用科技化手段,严格落实两个清单、安全生产的双控机制,定期开展风险隐患的管控和隐患的排查治理,成立11个专业组,定期开展安全稳定运行评估和各类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其中#2机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573天,《辅机单列供热机组长周期并网运行超570天》获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