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当地时间早上8点不到,柯育滨就已进入位于泰国首都曼谷的办公室,做好了迎接新一天的工作准备。望着窗外渐渐苏醒的城市,这位比亚迪泰国分公司总经理的心头也像早上的金色阳光一样灿烂。
让柯育滨心情不错的原因很简单:随着比亚迪泰国罗勇府工厂于7月4日正式竣工和投产,他在众多索要货源的泰国汽车经销商面前有了更足的底气。
事实上,从牛仔裤到塑料玩具,再到家用电器,“中国制造”早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崛起,再次诠释了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的不可或缺。
比亚迪“重仓”泰国市场
从曼谷出发向东南方向驱车约3个小时,便来到了位于泰国罗勇府WHA伟华工业园的比亚迪泰国工厂。这是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占地面积约94.8万平方米,业务领域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整车四大工艺及饰件、车架、线束等专业零部件生产,年产能达15万辆,可提供约10000个就业岗位。
据介绍,新工厂采用多种车型柔性生产方案,生产的BYD Dolphin(国内名为海豚)、BYD Seal(国内名为海豹)、BYD ATTO 3(国内名为元PLUS)和接下来将引进的BYD Sealion 6(国内名为宋PLUS DM-i)等车型,不仅会投放到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还将辐射周边东盟国家。
一般而言,因技术复杂和生产线高度自动化,一座年产能15万辆的汽车工厂,从开工到投产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而在海外,由于涉及文化差异、标准合规等问题,这一时间会更长,但比亚迪泰国工厂从奠基到投产仅用了16个月,这从侧面反映出中泰两国对新能源车合作项目的重视,以及比亚迪自身的高效。
其实,在泰国市场,比亚迪的高效有目共睹。据比亚迪亚太地区销售负责人刘学亮透露,BYD ATTO 3首次在泰国开售的前一天晚上,多家比亚迪门店前排起了长队,“在一个全新的市场,将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用一款车型完成1万台销量,我们只用了42天,被当地媒体称之为‘泰国现象’。”
一番努力下,比亚迪在泰国市场的知名度得到了快速提升。泰国汽车市场主要以日本品牌为主,过去,从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到曼谷市中心的沿途高速路旁矗立的广告牌大多是日本品牌;如今,比亚迪的立式广告牌数量已超过了丰田和本田。
伴随而来的还有销量的飙升。泰国汽车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泰国电动汽车总登记量约7.6万辆,占汽车登记总量的12%。其中,BYD ATTO 3和BYD Dolphin分别排名电动汽车销量榜的第一位和第三位。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目前,比亚迪在泰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份额约为41%,每卖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生产的。从2023年1月至今,比亚迪已连续18个月蝉联泰国市场新能源销量冠军。”
一家位于曼谷市区的比亚迪4S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店为曼谷最大的比亚迪销售门店,每个月的销量在200辆左右。其中,销售最好的车型是ATTO 3,现货已经卖完,现在下订后需要等待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提车。
显然,销量的不断提升使得本土化生产成为比亚迪必须要做的事。王传福说,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很快迎来跨越式发展,“未来,我们将在泰国推出更多的纯电动车型,还会引入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并实现本地化生产。”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比亚迪还在扩大其在泰国的销售网络。截至目前,比亚迪在泰国拥有115家门店和27家经销商,覆盖60个府。预计今年年内,比亚迪在泰国将布局超过160家门店,完整覆盖泰国77个府。
图为比亚迪位于泰国曼谷的一家4S店。资料图片
7月4日,比亚迪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在位于泰国罗勇府的比亚迪泰国工厂下线。 记者 孙玮彤 摄
新能源车出海迈入新阶段
当泰国工厂生产的第一辆BYD Dolphin缓缓驶出,意味着比亚迪由此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汽车品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表示,“800万”这一数字,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规模概念,更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识,它标志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并在研发、技术、人才储备等领域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
而比亚迪的“重仓”,也让泰国市场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
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数据显示,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家,已发展成为全球第十大,亚洲第五、东盟第一的汽车生产基地和全球第16大汽车销售市场。2023年,泰国汽车市场的总价值超3万亿泰铢(约合5963.4亿元人民币),约占泰国GDP的18%。
与此同时,作为东盟地区汽车生产水平最高、产业链布局最完善的国家,泰国正积极拥抱汽车电动化的浪潮,前瞻地制定了“30/30政策”,即到2030年,泰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250万辆,其中30%是电动车。
从地理位置上看,泰国区位优势同样明显,泰国市场除了对东南亚区域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外,还可以带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南非等全球市场。
正是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泰国市场吸引了诸多车企的目光。据了解,除比亚迪外,上汽名爵、长城汽车、哪吒汽车的泰国工厂已分别于2014年、2021年和今年3月投产,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的泰国工厂也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产。
当然,不只是泰国,南美洲、欧洲及中东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建厂的重要目的地。例如,比亚迪在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也设立了乘用车生产基地。目前,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已遍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
业界分析称,比亚迪的成功在于对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据比亚迪2023年财报显示,其全年研发投入达399亿元,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8万项、授权专利3万多项,平均每个工作日专利申请32项、专利授权15项。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年中国汽车论坛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说,“过去4年,中国主流汽车品牌非常重视技术研发,投入都是实打实的。比亚迪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数额已远超当期净利润。”
这样的巨额投入自然带来了刀片电池、DM混动技术、e平台3.0 Evo、云辇等一系列先进成果,为比亚迪产品的卓越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正是在这样以“竞争”促“进步”的过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开始迈入了新阶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说,中国新能源车的出海模式正从最低级的CKD散件组装,向更深层次的全体系生态转变,海外发展模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和成熟化。
李云飞同样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已进入技术和品牌出海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应有效利用全球化的产业布局,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我们要携手应对,携手讲好中国汽车品牌的故事,打造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再次诠释“中国制造”不可或缺
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和市场先发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10日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大关,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61.9%,呈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这其中,比亚迪的表现最为耀眼,今年上半年的销量达到160.7万辆,斩获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但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背后,总会时不时冒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李云飞说,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道路充满各种暗礁险滩,这是不可避免的。在海外发展进程中,中国汽车品牌既要做好自身,也要携手应对,“以全球化应对全球化”。
从牛仔裤到塑料玩具,从家用电器到新能源汽车,尽管“中国制造”早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也迎来了越来越多挑剔的目光。
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制造”?业内专家认为,如果抛开政治原因仅以经济要素考量的话,这其实是“原产国效应”作祟,对“中国制造”缺乏足够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中国制造”损害了本国的经济。
然而,2007年美国女记者萨拉·邦吉奥尼所著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已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制造”不仅仅是一个产地说明,更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深深影响着全球人类的生活。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再次诠释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
在比亚迪泰国工厂投产仪式上,泰国工业部部长萍帕拉·威猜昆称,作为全球顶尖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来泰国投资设厂,带来了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汽车,将推动泰国乃至东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美国与太平洋地区研究所所长黄靖认为,比亚迪泰国工厂的竣工,不仅意味着比亚迪把生产线带到泰国,也让泰国自身的汽车工业获得发展,这种“共商、共建、共享”,本身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的实际表达。
更重要的是,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巴黎协定》,气候问题早已上升到了前所未来有的高度,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践则为全球“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交通部门负责人罗布·德容表示,中国是电气化以及电动汽车推广方面的领导者,希望中国向全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分享经验,用中国技术向世界推广可负担的电动汽车,帮助非洲国家建立电动汽车本地制造、本地生产的模式,以协助达成《巴黎协定》中的全球升温幅度控制目标。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丹尼斯·西蒙更是认为,对国际社会来说,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成功,是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利好。在他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降低交通领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对于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如此,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成功还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有助于在地区和全球层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