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2023年,以全国3.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24.4%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国家发展大局和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长三角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有助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长三角区域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5个,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探索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路径,长三角责无旁贷。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要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合力突破有关产业安全和国计民生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要把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创新产业,前瞻性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共同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 为一域增光和全局添彩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一体化从来不是各地的简单相加,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既做好“自己的事”,做强各自差异化的长板,也做好“共同的事”,将各自优势组合成共同优势,才能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上海龙头引领、苏浙皖三省各扬所长,就是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区域发展大局之中,省际共商、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实现携手前行、错位发展、有机融合,形成“1+1+1+1>4”的效果。
龙头带动,关键在于以发展能级提升,辐射带动区域整体。上海要推动“五个中心”建设从“量”到“质”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四大功能”,强化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充分发挥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功能区的作用,不断增强对长三角腹地、长江经济带、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能力。各扬所长,则要统筹把握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促进差异化发展。要发挥好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浙江数字经济领先、民营经济发达,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内陆腹地广阔等特色优势,深化合作、相互赋能,把各地自身优势变为区域优势,共拉长板提升整体效能。
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 从项目协同走向一体化制度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看得见”的是硬件联通,“看不见”的是机制协同,必须把握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既要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筑牢互联互通基础,也要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强更有力的保障。
硬件联通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的基础。目前,长三角省际“断头路”逐渐消失,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变为现实,高铁里程超7100公里,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强交通市政、能源水利、数字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效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进一步发挥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
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 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亮丽的底色。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长三角地区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各地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不断造福全体人民。
长三角三省一市“同饮一江水”,是“近邻”也是“队友”,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是基础,需要各方一起完成“协奏曲”。目前,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跨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新安江流域实现从“共饮”到“共护”再到“共富”。要进一步巩固生态治理成效,推进皖南皖西、浙西南、淮河-洪泽湖等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做好“共保联治”的文章。要在把生态保护好的基础上,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推动丽水生态产品价值试点向更深层次迈进,推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黄山市试点,稳步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点绿成金”,逐步把大花园变为金花园。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