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优化国际人才交流格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6-26 作者:高懿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要想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就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因此,优化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人才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要使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支撑,高素质的国际人才流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和动能。

  国际人才流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国际人才流动可以加快知识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形成生产要素的良性互动和高效配置。国际人才流动可以促进我国深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有效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先进优质的人才和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可以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创新生态。通过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创新主体以及创新主体之间广泛联系和紧密配合,促进优质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

  国际人才流动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际人才流动为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可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激活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优质生产要素的活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通过充分汇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要素,提高人才制度的竞争力、开放度,不断开拓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新渠道新空间,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创造有利条件。

  畅通国际人才流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合理有序的科技人才流动,对于优化科技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推动生产力发展至关重要。畅通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自由流动的通道,汇聚掌握先进技术的国际高层次人才,吸引集聚各类国际人才,逐步形成聚焦高层次人才、按需引进紧缺人才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国际人才流动提出新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高水平的科技对外开放环境以及更灵活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以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对国际人才流动提出新要求。

  提升新质生产力效能要求促进国际人才合理流动。当前,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效能,需要改善国际国内重要领域的科技人才交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系统设计开放创新生态,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探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政策,完善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格局。

  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用数据赋能国际人才交流。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国内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快速释放,但是国际人才交流的数据信息交换和处理仍存在系统性的体制机制障碍,限制了国际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目标导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估和筛选。因此,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面向国际人才交流的共享、交换、协作和开放机制,借助前沿数字技术既提供精准的招聘和推荐服务,又为海外求职者提供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岗位选择,为数据要素赋能国际人才交流的全链条管理和全方位流通提供基础制度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加强数智人才国际交流。数字化劳动力的短缺及人才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反映了当下我国数据要素未能同劳动力深度融合,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数字与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2023年我国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等技术驱动型行业,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具备国际经验的海归人才十分渴求。因此,吸引数字与智能领域的国际人才加强交流合作,是增强新质生产力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优化国际人才交流格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

  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路径。新形势下,应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发展环境,打造国际化开放创新生态,深入推进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共同挖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

  第一,优化开放创新科研生态,畅通人才流动循环。坚持科技创新领域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科研生态。一方面,保障人才“出得去”。加强与发达国家对话沟通,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流动规则体系;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使用、流动、评价等国际合作体系,为人才流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另一方面,保障人才“愿意来”。利用国际科技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多边平台吸引人才。以我国大科学基础设施等科研资源为依托,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共建联合研究项目,解决全球性关键科学问题;充分利用中国参与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借助多边交流机制加强人才发现并择机稳妥引进。

  第二,加强国家级科技人才数据库平台建设,完善海归人才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为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一方面,着力建设国家级海外人才数据库平台,网联全球人才,为精准引进国际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支撑。对现有人才信息进行多渠道、多层次有重点的整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牵引作用,拓宽市场和社会组织引才渠道,充分发挥国内外各类专业组织学会的作用,扩大新型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的国际人才交流规模。完善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国就业创业服务网络,打通人才市场信息壁垒。

  第三,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数字技术技能型人才,分类引进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强化重点领域数字化高端人才培养,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另一方面,加大对重点专业领域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注册量、刷转评赞 层层加码令人忧

买注册量、刷转评赞 层层加码令人忧

对于数据造假,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搞异化式“比学赶超”抓增量,让“争上游”变了味。

·第一现场|高端肉牛养殖让牛产业更“牛”

更快!看中国高铁“新动作”

回望中国高铁发展历程,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高铁基础设施和移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一步一个台阶,经历了时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

·中交集团:擦亮中国基建国家名片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9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