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生态产业推动绿色崛起——广西河池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发展观察
2024-01-02 记者 黄浩铭 聂新宇 南宁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寿源凤山,花团锦簇、人潮涌动;秀美南丹,云海起伏、梯田壮观;红色东兰,碧水悠悠、油茶飘香……广西河池是桂西北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建设广西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责任。近年来,河池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幅宜居康寿、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农业 擦亮发展底色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森林覆盖率达71.57%。2022年4月,广西提出支持河池在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为全自治区探索践行“两山”理念的可复制可推广有效模式,为加快“六新河池”建设、引领带动广西建设生态文明强区提供了宝贵机遇。

  时值冬季,在河池凤山县峰峦重叠的喀斯特地貌山区之间,茂密的灌木丛中不时可以看到绿油油的核桃树。数据显示,目前凤山县核桃年产量已达3300多吨,产值达7040万元。

  凤山县凤城镇党委副书记杨秀铖介绍,当地人把核桃树称为“绿色银行”,因为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种核桃树还能保持水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河池不仅有壮美的喀斯特山地图景,还有大片丘陵坡地,适宜种植板栗、油茶等特色农产品。

  不久前,河池东兰县的18.5万亩板栗迎来采收季,山坡上成片的板栗林郁郁葱葱,饱满的栗果挂满枝头,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2023年,东兰板栗鲜果产量超2.6万吨,产值1.5亿元以上。

  东兰县县长白玛泽仁说,近年来,东兰县坚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建成各级产业示范区204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家;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三品一标”认证17个、富硒农产品认证2个、“圳品”优质农产品认定3个,东兰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目前,河池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现代特色产业园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围绕农业“十大百万”产业,稳定提升果园、桑园、油茶、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种养业规模,打造一批现代规模农业产业集群。河池油茶面积、桑蚕生产规模、肉牛肉羊出栏量、淡水养殖面积均位居广西前列。一幅幅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美好画卷正在桂西北大地徐徐展开。

  特色产业 壮大生态经济

  在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的桑蚕收购点,58岁的蚕农陆国强开着三轮车驶入仓库,将一麻袋蚕茧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蚕茧评级和称重后便把钱款打到陆国强的银行卡里,10.4千克蚕茧换来416元收益。

  河池桑园总面积达到94.15万亩,带动养蚕农户近23万户,蚕桑基地规模、茧丝加工能力连续18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被誉为“中国丝绸新都”。

  稳定的鲜茧收购价格提高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2023年秋蚕收购价在40元/千克左右,河池丝绸在外面牌子越响销路越广,企业收购蚕茧的数量也就越多。”蚕农周红霞说,现在种养10亩桑蚕一年收入12万元左右,有余力还可以来周边工厂里打工,每天还能挣上100多元。

  在当地的茧丝绸龙头企业宜州区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借助新型剑杆织机织造蚕丝,生产效率提升明显。

  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袁毅介绍,广西的蚕茧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已经超过60%,目前企业已经同时建立了桑蚕养殖示范基地和蚕丝生产车间,打通了桑蚕从养殖到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同时,企业也在形成蚕丝被、蚕丝睡衣、高级生丝以及为高端定制服装提供原料等30多种特色蚕丝产品,2022年订单超过5000万元。

  河池市市长王军介绍,河池坚持走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发展道路,围绕“2+5+N”工业产业布局,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有色金属、茧丝绸2个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食品、家居、建材、化工、医药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数字、电子信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N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绿色特色工业。大力推进园区机制改革,河池经开区、河池高新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经开区、高新区,结束了河池没有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的历史。

  据了解,河池是广西唯一以市为单位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目前,河池市正在探索建立“双G”考核体系,争取从2024年开始,在广西率先实行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推进GDP和GEP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以考核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康养产业 增添发展活力

  河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塑造了奇山异石、溶洞天窗等壮美景色。河池市正基于良好生态和特色资源打造康养产业、创建精品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记者从有着“寿源”之称的河池凤山县城驱车20公里左右,抵达三门海生态旅游区,映入眼帘的是绿色如碧的喀斯特湖,乘一叶扁舟,慢慢向前漂流,大型喀斯特地貌溶洞群依次出现,这便是当地人所说的“天窗”。

  凤山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培星介绍,三门海景区内有7个岩溶天窗,有3个天窗可乘船入内,有山中有海、海上有门的感觉,“三门海”因此而得名。景区高峰时每日可接待3000余名游客。

  与此同时,与独特的旅游资源配套,凤山县着力培育特色的健康食品产业。据介绍,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凤山双创产业园签约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凤山核桃、凤栖源长寿大米、凤栖源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已经形成品牌。2022年园区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总产值约1.2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15%左右。

  在河池市,森林湿地旅游资源同样丰富。位于黔桂交界处的南丹县巴平湿地景区内有被誉为“高山绿宝石”的拉希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有的高海拔“森林——溶洞——库塘”型湿地公园,景区内有大面积水体和森林景观,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环境幽雅。

  南丹县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长谭善亓介绍,拉希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云水谷示范区践行了以湿地环境保护为主,兼顾“三产融合”的发展理念:区域内有种植油茶的传统,通过引进企业,发展现代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了山茶油、山茶油保健品、茶籽日化产品、有机肥等山茶系列产品。同时推进农业与田园风光、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幽静翠绿的万亩油茶林地景观、千年土司、白裤瑶文化等元素,实现生产基地是景区、生产厂区也是景区的融合发展战略。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山水旅游资源和康养条件,河池康养游、休闲游、生态游成为旅游市场新宠。2023年中秋、国庆节假日期间,河池共接待游客347.65万人次,同比增长82.8%;实现旅游消费25.88亿元,同比增长116.39%;接待游客量、旅游消费量均赶超2019年同期水平。

  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表示,河池市依托刘三姐文化、长寿文化、丝绸文化、铜鼓文化等世界级旅游IP,推动河池旅游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目前全市有A级旅游景区68家,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2个。

  伴随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目前,河池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河流、水库断面水质达标率、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等持续排全国、全区前列。凤山县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巴马县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还有3个县获评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引流广告“恼人”乱象何时休?

引流广告“恼人”乱象何时休?

当前,引流广告几乎成为各类应用软件中的“标配”,也成为很多用户吐槽的对象。

·数字货运驶入“新蓝海” 产业生态如何打造?

乘风聚势 向海图强

福建省海域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000小时,位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21万千瓦。

·铸“链”成“群” 科技创新勇破壁垒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