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国企改革专题”在京举行。多位经济学家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家等话题发表了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表示,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具有不可或缺性,是最为稀缺的社会发展要素。
造就世界一流企业家重要的体制条件在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问题;二是培育和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方面是完善企业制度,特别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完善价格制度,特别是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等制度,产权激励和约束、价格发现和约束等,这是造就一流企业家最为重要的市场条件;三是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主要是法治制度和信用制度,包括以法治精神为基础的法治秩序,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等方面的构建;四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制,切实在体制上形成政府与市场、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国家与企业等相互间的有效协调机制。
刘伟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家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一命题的两个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公有资本和非公资本,因而企业家的培育包括不同资本约束下和运营下的企业家,这需要做出开放性探索,才能够真正取得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国企改革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始终有两个逻辑:内部逻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宏观角度是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发展。目前的国企改革,不仅强调效率,更要“双聚焦、双核心”,即“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黄群慧指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聚焦点和以前有所区别。比如,改革要求国有企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作用。国有企业承担的功能和一般企业不一样,有些可能不是单纯的效率导向。例如,现代企业制度要做原创性技术的策源地,还要关注未来产业,尤其是需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恰恰面临着经济学经常遇到的问题——越是未来的布局,风险性越高。
对于如何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黄群慧表示,对国有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长期化绩效考核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这也是国有企业未来需要改革的一个方向。一份对国有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在长期绩效方面的考虑少,相反从严约束方面考虑过多。通过解决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建设现代新型国有企业,才能从大量国有企业里产生世界一流企业。(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