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让“黄金水道”水清岸绿——长江安徽段港口绿色发展调研
2023-09-04 记者 吴慧珺 栾若卉 合肥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千帆竞发逐浪高,八百里皖江水运兴。

  记者走访调研长江安徽段港口看到,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引领下,长江安徽段港口通过“以电代油”发展绿色航运、智慧化船舶污染物监管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理念和措施,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守护长江安徽段一江碧水。

  岸电上船 靠港停泊“零油耗”

  清晨,从事了30多年船舶运输的万贤武将货轮停靠在长江安庆港。只见他拉上电缆,顺着梯子爬上码头,熟练地将缆线插入岸电箱,并用手机扫了扫上面的二维码。

  船舶靠港后使用的岸电,是指船舶靠港或者锚泊期间,停止使用船舶柴油发电机,改用陆地电源向船载电力系统供电。

  “真省心不少。过去靠岸后,船上用电都靠柴油机,不仅花费大,还伴有噪音和刺鼻的味道。担心油箱烧干,想睡个安稳觉都难。”万贤武感慨,现在使用港口岸电,不仅用电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二,而且电压稳定,空调、洗衣机等电器都能稳定运行。

  “为保障岸电供应,公司对长江安庆段5个重点码头开展了港口岸电工程建设,累计投资建设7套63安的低压岸电桩,总容量280千瓦。”国网安庆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钟成元说,通过“以电代油”,船舶在停泊期间“零排放、零油耗、零噪音”,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长江安庆段17座码头,共建设岸电设备29套,仅今年1月至7月,岸电用电量就达22万千瓦时,减少燃油消耗46.2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3吨,保护了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障了黄金水道向“绿”而行。

  长江安庆段是长江安徽段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长江安徽段各港口水运需求快速回升,完成货物吞吐量2.56亿吨,同比增长8.09%。“以电代油”的绿色航运模式正在成为长江安徽段各港口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走进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慈湖港长江综合码头,只见纯电动重卡在码头上的固定作业区域内来回穿梭,电力驱动的门架式起重机紧张作业,不时有鸟儿从空中掠过。

  “新能源重卡为港口大宗货物运输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清洁运输方式。慈湖港码头共有6辆纯电动化物流短倒重卡车辆,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为码头建设了重卡换电站,车辆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电池组更换,具备24小时不间断运营能力,全年可减少碳排放24.5吨。”安徽省慈湖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久胜说,2017年至2022年,公司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投入累计650万元,码头基本实现了货物装卸、运输、仓储全电清洁能源替代。

  “过去码头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味道刺鼻,声音刺耳。现在碧水蓝天,还有鸟来筑巢。”董久胜说。

  扫码监测 污物处置“全透明”

  距离慈湖港约30公里的马鞍山郑蒲港,位于长江马鞍山段左岸,拥有9.5公里的深水岸线,是安徽省江北唯一的万吨级深水港口。

  上午十分,“远顺5”号货轮进入郑蒲港码头停泊。投放垃圾、接上污水处理管道,是船长王全有靠岸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王全有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船E行”。他介绍,只需用手机分别在码头的污水和垃圾处理接收设备屏幕上扫一扫,污染物完成回收后,平台便可自动录入船舶信息、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计量数据。

  智慧化监管,正守护着皖江碧水。据安徽省郑蒲港务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徐征介绍,港口配备了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船舶污染物智能接收设施,并通过第三方有资质的转运处置单位定期处置污染物。

  通过“船e行”App,登录扫描接收设施上的二维码,可以自动识别船名等船舶信息。船员扫码交付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后,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可实现自动计量,并将数据自动上传到“船e行”平台,平台还可在线监测船舶污染物投放频率、出具电子接收证明等。“最终,这些数据信息还将上传至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动态监测。”徐征说。

  不远处,马鞍山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王高翔正和郑蒲港码头的工作人员就船舶改造问题共同商讨方案。“岸电设施方面,马鞍山市港口已实现全覆盖,但还存在部分散装货船接电装置老旧,接插件不符合现行接口标准等问题,难以满足船舶靠港使用需求。”王高翔说,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正在联合市港航局开展运输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船舶552艘,其中,1200总吨以上货船356艘、600—1200总吨货船172艘、“海进江”货船24艘。

  今年7月,《安徽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公布,拟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进一步加强安徽省长江省长江水域航行、停泊的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的污染防治,明确有关方面、部门和机构的职责,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环境。

  条例对船舶污染防治作出规定,明确从事涉及船舶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和器材,并做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的衔接。河船舶生活垃圾、靠港作业的内河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应当免费。明确建立健全长江船舶污染防治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利用船舶非法转移和倾倒固体废物行为,船舶噪声污染防治,水、大气、相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也给予规定。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安徽省长江干流407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3754个,完成率92%,提前实现国家关于2023年底完成长江干流70%左右的入河排污口整治的目标。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4.5%,比2015年上升27.5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7月,安徽省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8%,同比上升5.3%。

  源头管控 综合治理显成效

  绿色、智慧、高效的港口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长江安徽段全域逐渐形成。

  在铜陵市港口码头,数字科技治超系统启动运行,立足从源头源尾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等问题,将全市沿江14个码头共20个出口地磅称重数据和视频图像接入省市治超联网平台,规范车辆运输行为,智慧统计港口吞吐量,防治港口及大气污染。

  池州市紧抓船舶污染防治,强化污染物交接过程监管,推动全市30家港口企业、6家移动第三方企业、51家航运企业,以及安庆海事部门管辖的13家航运企业,分别建立船岸互查制度。同时实施船舶“黑名单”制度,船舶纳入“黑名单”管理后,3个月内禁止在池州港靠泊作业,源头管控污染物。

  芜湖港船舶污染物智慧协同创新中心于2022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实现芜湖港辖区船舶污染物集中上岸“一站式”转运服务以及接收、转运及处置全覆盖,助力污染物交付更便捷高效。

  这是安徽各港口及航运船舶在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方面数据:近年来,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联动相关部门,加快布局港口岸电设施,已在72个客货运码头建成232个泊位岸电系统,迄今船舶充电量达71.58万千瓦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10吨。

  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港口共建设岸电箱160套,2020年以来,累计为36116艘船舶提供岸电125.6万千瓦时。所属港口累计建成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99套、生活污水收集设施40套、油污水收集设施25套。2020年以来,各港口共接收转运船舶生活垃圾225.16吨、生活污水9576.18立方米,含油污水78.93立方米。

  随着长江安徽段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恢复向好趋势逐步显现,“微笑天使”江豚频繁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已恢复至1249头,与2017年相比,数量增加23.42%。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鄂赣皖等省份江段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

  “现在长江流域生态变好了,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江豚在江中嬉戏。”王全有拿出手机里拍摄的江豚画面告诉记者,这几年在长江安徽段跑船,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高精尖“出海”记——服贸会上看企业“走出去”新亮点

高精尖“出海”记——服贸会上看企业“走出去”新亮点

步入首钢园11号馆,薄薄一片蓝色的矩形固态锂电池,陈列在一个略显低调的展台上。

·聚焦前沿科技 释放发展动能——来自服贸会上未来产业的新观察

企业“小”博物馆彰显“大”作为

企业“小”博物馆彰显“大”作为

近年来,武汉多家企业在建设展馆、打造社教活动、激活文化消费市场等领域成效初现,一些场馆甚至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

·让“黄金水道”水清岸绿——长江安徽段港口绿色发展调研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39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