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经济观大势”系列访谈(二)
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走势备受关注。如何看待中国消费的恢复态势?前景如何?下一步的发力点又在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提出,当前消费持续恢复,但基础尚不牢固,应注重长短结合,供需双侧协同发力,稳固消费复苏态势。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运行恢复常态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城乡居民消费持续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王微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大幅高于去年32.8%的水平,也高于2023年一季度10.6个百分点。
王微同时指出,当前消费增长仍然是恢复性的,持续恢复和扩大的基础尚不牢固。从2021年至2023年复合增速计算,剔除基数效应,上半年社零总额月均增速为3.3%,比2019年同期仍低5.2个百分点。
王微认为,当下恢复和扩大消费需破解的问题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消费能力分化。上半年就业和收入预期转弱,但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大幅攀升,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6月新增2.67万亿元,短期消费潜力亟待释放。二是传统消费动能调整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发展阶段转换及新技术的推动,一些传统消费动能面临较大调整压力,短期内给消费大盘稳定带来挑战。三是服务消费供给不充分且存在限制。比如,受前期疫情冲击影响,大量服务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恢复经营的能力大幅下降,还没有全面恢复。四是促消费政策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何破解?王微表示,应注重长短结合,供需双侧协同发力,打好促消费“组合拳”。在前期释放大宗消费的政策基础上,重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推动服务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改善消费预期,更好释放消费潜力。
具体来看,首先,聚焦服务消费领域,进一步增强其对扩大消费的作用。建议调整商业、餐饮、休闲娱乐营业时间规定,鼓励文娱体等场所和场馆延时开放,适当放宽商场路演、营业性演出管理审批标准,加强商务、城管、治安等部门协调,完善交通、卫生等配套服务。
其次,丰富财政金融促消费政策,加大对消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和市场主体预期。比如,对城市失业群体和低收入青年群体,探索央地合作发放住房消费券;允许住房公积金用于家居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鼓励对特定群体消费信贷阶段性展期,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
再次,加强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增加就业和创新创业,推动就业-收入-消费实现良性循环。其中,实现小微市场主体帮扶补贴直达到户,加大支持就业带动力强的重点服务行业等。
最后,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推进消费场景创新。比如,在城市更新中,加大对城市商圈、商业街区、老旧商业设施改造,进一步打造和创新消费场景,支持小微市场主体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升,激发新消费的空间潜力。
展望下半年,王微认为,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出台的一揽子促消费政策陆续发力,将为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注入新的动能。更为重要的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一些新的结构性变动因素,将有力地促进短期消费恢复及中长期消费增长。
她举例说,收入水平提高及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将成为消费提质扩容的主导力量;人口年龄及家庭结构变化,将促使消费需求不断细分;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和重塑消费增长空间;数字技术深入普及,将使消费创新发展的动力日益增强;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培育,将为消费绿色转型开辟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