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江海交汇 奋楫扬帆——长三角一体化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05-12 新华社记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这是一片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近年来抓好重点工作,凝聚强大合力,一幅高质量的发展图景正徐徐铺开。

  “流动的长三角”: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从外滩到西湖、从黄山到秦淮河畔,长三角区域各大景点游人如织,民众出行热情高涨。人流、车流、物流高峰交织叠加,“流动的长三角”再现。

  今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的长三角经济承压前行,不仅“底盘”稳固,且亮点纷呈,彰显了三省一市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底气。

  一季度,沪苏浙皖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逼近7万亿元大关,GDP增速均保持稳定增长,呈现出经济持续复苏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五购物节”正式启动。

  青吴嘉地域相邻、人文相亲,拥有西塘、同里、朱家角等一批意蕴悠长的江南水乡古镇。“‘五五购物节’期间,我们将发放总额超1000万元的各类消费券,力争5月份吸引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嘉善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钱家承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消费恢复向好的同时,有效投资对我国经济回升发挥关键性作用。

  在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盛虹新材料产业园内,记者看到,工程车辆川流不息、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个新兴厂区已初具规模。

  一季度,江苏大项目投资支撑有力,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80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4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1.4%;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在较高基数上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高于投资整体增速10.4、13.6个百分点。

  除了扩大内需加力提效,新动能加速蓄势正在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上海外高桥海通汽车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之一,拥有可同时停放3万辆汽车的专用堆场。“最繁忙的时候,一下子会来一两百台运输车,近两千辆的出口汽车扎堆。即使这么大的堆场,也有些招架不住。”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舸对记者说,去年从外高桥海通汽车码头出口的汽车超过100万辆,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外贸重镇。今年全国各地一季度外贸数据显示,长三角共有上海、苏州、宁波、杭州、金华、无锡、南京等7座城市挺进全国外贸“20强”榜单。

  其中,上海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出口强劲增长,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8.2%、2.2倍和57.3%;浙江金华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上升11.3%,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浙江全省。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长三角禀赋优越、基础雄厚,依托自身在新消费、新赛道、新产业的优势释放发展潜力,打破行政与区域壁垒,提升资源的高效配置整合,通过产业协同与能级提升做大经济规模,今年后三季度有望保持良好势头,实现持续增长。

  长三角一体化:努力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对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今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了这一消息。

  根据计划,新公司将引入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先进技术,提升大众安徽、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合资企业在研发中的协同效应。

  立足一地,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已经成为很多中外企业在三省一市投资布局时的自觉选择。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助力火箭的高压气瓶、帮助救援的外骨骼机器人、呼吸机使用的传感芯片……走进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各种高精尖技术应用令人目不暇接。

  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省产研院不仅服务于江苏产业转型升级,还充分对接长三角区域的需求。近年来,与260余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对接达成企业技术合作400余项;建设72家专业研究所,转移转化技术成果7000余项。

  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

  长三角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三省一市携起手来,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结合,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最近一家上海企业提出精密测量方面的技术需求,我们帮忙对接到苏州一个研究所,双方已形成合同科研项目。”江苏省产研院副院长郜军说,该机构以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架起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桥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5月的宁波舟山港,巨轮进出,一派忙碌景象。

  作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一环,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成为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今年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3.31亿吨,同比增长9.14%。

  “我们将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黄金地理位置,持续扩大开放,为畅通双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做出更多贡献。”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小波说。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一张醒目的宽大屏幕上,企业能耗数据、碳排放信息实时展示,绿电、储能系统、空压机节能情况一目了然……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安徽首个基于工业园区的“能碳双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月已正式上线,如今正昼夜不停“盯”着工业园区的能耗与碳排放。

  森林覆盖率近75%,数十公里的绿道贯穿其中,还有3.5公里的湿地水上线路,可满足全年龄段活动需求……上海市正在规划建设“北蔡楔形绿地”这个浦东新区最大的“城市森林”。寸土寸金的上海共规划10片楔形绿地,嵌入中心城区,打造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

  碧水共蓝天一色。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驶进快车道,绿色美丽的长三角呼之欲出。

  厚植民生福祉:建设美好江南

  横跨上海江苏的元荡慢行桥下,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两岸“生态走廊”徐徐展开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画卷。沪苏两地一体治理、共同打造的元荡生态岸线全长23公里,今年将全线贯通。

  步行桥、公路桥、高铁桥……一座座桥梁不断拉近长三角的时空距离。从以往“跨天大巴出行”,到如今“当天公交往返”,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共启用8条区域公交线路,连通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已累计发送旅客超220万人次,居民游客出行更加便捷。

  高铁覆盖沪苏浙皖95%的设区市;33个省际高速公路接口大幅减少通行时间;累计发行第三代社保卡超4000万张,可在长三角全部设区市乘坐公共交通……

  优化后的三省一市“异地同城”,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红烧肉、清炒时蔬、清蒸小黄鱼、麻婆豆腐……临近中午,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的众乐山社区食堂内老人们排起了队。社区食堂负责人表示,自2022年12月营业以来,已有近1500名老人在这里办了会员卡。

  为解决高龄老人“吃饭难”,徐汇区大力建设集养老、医疗、文体等为一体的“生活盒子”,步行15分钟内可达。社区食堂就是“生活盒子”里最受欢迎的服务之一。

  15分钟的时间尺度,体现着城市治理温度和美好生活刻度。当前,长三角各地正大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等,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供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沿蜿蜒盘旋的乡村小道行走,仿若来到一片花的海洋,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小楼掩映丛中。在浙江绍兴棠棣村万亩花木基地,全村98%的劳动力从事花木生产与经营,吃起了“生态饭”。

  “依托花木产业优势,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说,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有力步伐,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发展成果。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襟江带海的长三角奋楫扬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参与记者:齐中熙、邹多为、何欣荣、陈刚、商意盈、马姝瑞)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短视频“擦边”、直播卖课 警惕非法荐股“变脸重生”

短视频“擦边”、直播卖课 警惕非法荐股“变脸重生”

随着短视频引流等概念兴起,非法荐股又演变出“短视频、直播获客——小额收费引流——私密渠道荐股”的违法犯罪新模式。

·腾“空”而起的新增长极——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观察

“头雁”领飞 向“数”勇行——国企踏浪数字大潮观察

“头雁”领飞 向“数”勇行——国企踏浪数字大潮观察

在加快数字化发展、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走在前列,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紧在前头 干在实处——解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江苏模式”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