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融合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近两年来,在跨越苏皖两省的南京都市圈,融合不断加速,一体化程度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强协同之举、走融合之路、增共赢之效。2022年前三季度,南京都市圈10个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3.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4.1%。
产业融通,激活经济强引擎
冬寒未消,苏皖交界一河之隔,南京海天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与安徽远嘉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一家地处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一家位于安徽滁州市汊河镇,两家企业不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更同属一个投资主体。顶山有中车浦镇供应链优势,汊河有人力成本优势,两家企业发展都很好。
这是南京都市圈跨省产业融通的缩影。依托“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契机,南京和滁州在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两省毗邻地区,也从“近邻”成为“紧邻”。
南京都市圈内的芜湖、马鞍山、滁州三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总和首度突破1万亿元大关。安徽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笪艺武说,将继续强化省际协作,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搭建高水平区域分工协作体系。
跨省铆合,城际共融。新年伊始,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峥嵘就忙碌在一线。“近期一家机器人企业快速落户淮安,从第一次考察到签约只用了3个工作日,让大家对南京都市圈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张峥嵘说。
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瑕介绍,南京一批优质的创新载体和研发平台相继在都市圈各兄弟城市落户,初步形成了“研发在南京、生产在周边”的产业格局。
南京市有关负责人说,南京将与兄弟城市一道,提升南京都市圈在区域及全球体系中的地位,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增长轴和跨省合作示范新样本。
交通互联,助力区域一体化
8日,镇江句容市的陈阿姨乘坐宁句城际线去南京,只花了40多分钟。“我在南京做家政,原来坐车要一个多小时。”陈阿姨说。
连点成线、接线成网、结网成环,“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建设提速。4日,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成后南京、淮安两地间将实现1小时直达。
交通互联,更大范围的“一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正在加速走进现实,让南京都市圈各城市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句容特色乡镇如今成为南京市民周末休闲、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去处。南京至安徽宣城等高速公路开通让苏皖合作更加紧密,产业转移、旅游开发不断开花结果。
展望远景,南京都市圈城市将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构建互联互通、便捷通勤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成为长三角向内辐射中西部、向外连接全世界的枢纽型都市圈。
共建共享,打造民生“幸福圈”
“现在看病方便,在南京就可以刷医保卡,而且还能自动结算。”在南京鼓楼医院,从安徽来看病的群众感叹道。2021年11月,南京市儿童医院和县分院正式挂牌,让安徽和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
组建医疗集团、医联体、专科联盟……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广泛开展医院间的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目前南京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已接入8个城市89家医院。
合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都市圈。常住南京市六合区、户籍在安徽的雷先生,通过六合区市民中心“跨省通办”服务专窗,成功办理了南京市首张外省新生儿社保卡。目前,公安、人社、医保等多领域的服务事项,均纳入“跨省通办”和“南京都市圈通办”。
好生态是民生福祉。南京都市圈城市共抓长江大保护,协同立法保护长江江豚;启动联合河湖长制,从“分段治”“各管各”变为“全域治”“联合治”。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长江生态显著改善,观测到的长江江豚越来越多。
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的南京都市圈正加速融合发展,都市圈成员已扩展到3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和16个县,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表示,南京都市圈要在更好发挥南京辐射周边城市作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