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端稳捧牢中国饭碗
2023-01-12 记者 汪子旭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11日从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以来,各地统筹抓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夏粮和早籼稻旺季收购圆满收官,秋粮旺季收购平稳有序,预计全年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8000亿斤左右,与近年来平均水平相当。下一步,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从生产、储备、流通到市场调控、节粮减损等多方面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秋粮收购平稳有序 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当前,2022年秋粮收购处于高峰期,收购总体平稳有序。秋粮市场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农民种粮收益有所增加。

  截至1月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2324亿斤,同比基本持平。目前,南方中晚籼稻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收购进度已过9成;东北、华北正在集中上量,东北粳稻收购进度近8成、玉米超4成;华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度超4成。

  “从价格看,主产区中晚籼稻、粳稻收购均价同比每斤均提高3分钱左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玉米同比提高1毛钱以上,农民普遍反映收益不错。”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批复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黑龙江五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至目前,五省已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180多亿斤。

  收购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的四分之三,秋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丰收之后,只有做好粮食收储入库,才能更好保障种粮农民切身利益和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说。

  强化科技支撑 管粮管储机制持续完善

  记者了解到,在秋粮收储过程中,各方不断提升储粮方式,强化保障能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农民增产增收。

  减损是粮食增收的关键。各地加强科技创新,为粮食减损降耗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个粮仓里有100多个传感器,如果虫子过度繁殖导致局部温度变化能被及时发现;可移动箱体式制氮机可极大提高杀虫率且制氮成本下降……在江苏南京新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过去仅一个粮库就需要用工200人左右,得益于“智慧粮库”建设,如今减少一半以上。

  记者获悉,目前二氧化碳储粮技术、氮气储粮技术、氮气和二氧化碳局部处理技术、局部通风技术日臻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我国粮食储备仓库。通过科学管理,国有粮食储备仓库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降至1%以内。

  此外,2017年以来,在全国产粮大县建设一批专业化、经营性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目前,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新增粮食干燥能力110万吨/天、粮食清理能力约40万吨/小时。

  “节粮减损就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断提升科学储粮减损技术水平和能力,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源节流并重 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有能力解决好自身的吃饭问题,但粮食供需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态势。未来,要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体系框架已基本确立,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构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加大粮食安全大数据建设,尽快将国内外粮食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对全球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监测、预警和形势判断,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姜楠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围绕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进一步筑牢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的基础。

  其中,将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统筹做好政策性粮食投放;大力推进粮食监管信息化,建成覆盖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的数字化监管系统,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制定修订节粮减损系列标准。

  “在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粮食供需长期偏紧的形势下,我们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多措并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走出去,抢订单——江苏借“机”出海引投资观察

走出去,抢订单——江苏借“机”出海引投资观察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江苏主动借“机”出海,组团赴境外开展一系列经贸活动,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

·中原煤城摆脱城市发展“煤周期”

提质增效稳增长 深化改革启新局

提质增效稳增长 深化改革启新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企业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全面覆盖 多点突破——各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预期成效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