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天津滨海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8%,远高于全国按可比口径增长15.6%的增速。作为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疫情以来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磁场效应越发明显。世界银行行长今年10月判断,全球经济正危险地逼近衰退。在这种情况下,渤海湾畔的这块投资“磁石”是如何形成的?
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8%
日前,“当意大利遇见中国:天津—意大利的枢纽”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会上,四名意大利企业代表畅谈意大利企业在天津发展的优势。
意企高利尔(天津)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尔可说,公司正在建设的三期项目主要面向中国市场上咖啡类和食品类的产品包装,建设周期非常快。特别是今年有一些设备需要从意大利运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顺利到达。
这是滨海新区吸引外资的最新案例。近年来,滨海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1%,占天津比重78.9%。2021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8%。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
滨海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鲍健介绍,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吸引1.9万家外资企业,120家外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近400个项目,一汽丰田、大众汽车、三星视界、诺和诺德、空中客车等一批知名企业扎根新区发展。
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胡亮说,以东疆为例,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占比80%以上。
吸引外资质量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滨海新区高技术服务业增幅较大,实际使用外资5.6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倍;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52亿美元,同比增长78.4%。
“磁场”是如何形成的?
在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滨海新区是如何逆势而上,加速形成外资“磁场”的?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寇晓双说,保税区全力支持和赋能优质外资实体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保税区陆续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从促进产业投资、创新运营模式、扩大产业链协同等方面支持外资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扩大,在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实实在在讲,保税区是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高地,外资企业也成为拉动保税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寇晓双说。
同时,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出新活力。2019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五大开发区推进法定机构改革。改革后,各开发区招商引资类与企业服务类部门占比达到82.61%,一线工作人员将服务企业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调动起服务企业的积极性。疫情后当地配备了“外企专班”“外企管家”等,为外企提供更加便利的产业配套环境和生活环境。今年上半年仅天津经开区吸引外资项目21个,其中外商独资项目10个。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鲍健说,滨海新区连续三年开展的“外资企业大走访”,成为品牌活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走访,新区及时了解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解决遇到的困难,帮助波音复合材料、巴特勒等外资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坚定外资企业发展信心。雀巢大中华大区高管方军涛认为,改革后开发区对外资服务更专业细致。雀巢已两次增资天津。
外企迎来发展新机遇
今年5月,中国美国商会发布202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称,中国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是美国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出口市场。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创新生态系统,是许多美国龙头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地。
商务部9月发布《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2》显示,2021年中国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持续向好,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经营利润连续两年正增长,且增速加快。
记者走访发现,外企在华成绩单亮眼。去年,雀巢首次将中国区域市场提级为独立的五大业务区域之一。今年7月,雀巢公布新成立的大中华大区第一份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大中华大区实现销售额27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85亿元),同比增长6.0%。
在新兴的保税维修再制造领域,滨海新区建成完善的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政策体系,成为我国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全、创新政策最优的区域。在政策加持下,庞巴迪公司年收入同比增长近50%,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0%。
外企的离岸业务也快速发展。寇晓双说,截至目前高利尔(天津)包装有限公司已完成9单离岸业务,预计2023年业务量可超过3000万元。通用水电、雪佛龙等外资企业也开展离岸贸易业务,企业稳定发展得到政策支撑。
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赵前苗说,滨海新区下一步将抢抓先机,率先取消一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准入限制,聚焦生物医药等领域开放进行压力测试,放宽一些服务贸易限制,促进外企进一步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