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下称“CAFI”)发布主题为“守护金融健康”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我国普惠群体虽整体具备一定的金融健康水平,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全社会共同关注金融健康。
报告说,在普惠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将金融健康纳入政策框架,提升社会各界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健康的重视程度,会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从强调金融可得性向增进普惠群体金融福祉的目标迈进。
什么是金融健康?据普惠金融中心创始人、CAFI学术顾问伊丽莎白·莱恩介绍,金融健康用于衡量个人、家庭、企业在多大程度上顺畅地管理日常收支、稳健地应对财务冲击、周全地准备未来成长发展所需财务资源,并保持财务掌控力。金融健康体现了经济主体的良好运转状态、免疫力和成长潜力。
“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普惠金融主要关注金融服务的‘有没有’,金融健康更多关注金融服务的‘好不好’,也就是在金融服务‘有’的基础上,让个体和外部的支持有机结合,从而改善消费者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从而提升财务韧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金融健康状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表示。
据悉,CAFI三年来通过对陕西、湖南、上海等地的200多个家庭和小微企业的跟踪调查,以及20余万以中低收入人群的数据分析,引入“金融健康”的概念和评估维度。结果显示,我国普惠群体虽整体具备一定的金融健康水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融健康作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需要各位专家学者、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人士高度关注,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从强调金融可得性向增进普惠群体金融福祉的目标迈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表示,推进金融健康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也能够增强消费者尤其是小微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能力,进而起到保护消费者和稳定金融形势的作用,“所有做金融服务的企业,都应该把金融健康概念和客户保护概念植根到业务发展中去。”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程瑞表示,金融健康对商业可持续性的反哺作用主要有三点:第一,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直接提升了小微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而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第二,关注更多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可丰富金融机构洞察小微客户的不同视角;第三,金融机构能够基于客户更精准、更丰富、更迫切的需求,提供一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蚂蚁客户权益保障部总经理周芸也表示,普惠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服务的参与企业应当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教育放到企业战略高度,融入商业模式,让企业的经营健康与客户的金融健康共生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