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记者在贵州省贵阳市采访发现,去年以来,当地全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作,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
从露天的“小坝坝”变成智慧停车楼,找车位不再是难题;原本脏乱差的农贸市场焕然一新,“菜篮子”拎得更舒心……随着一件件民生项目落地,街头巷尾悄然发生着变化。
走进贵阳市南明区的中国铁建国际城小区,90多栋居民楼错落有致,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虽然最早的组团开发至今已有10年时间,但内部的配套设施还在不断更新提升。
11月1日,小区内的南明区图书馆光和分馆恢复开放。这处在半山镂空而建、面积4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不仅外观造型充满设计感,内部陈设也格外精致。
“今年投用不久就遇上了疫情,所以最近才重新开放。”中铁建物业贵阳中心城市公司党支部书记朱巍说,这一“家门口”的精神文化空间很受业主欢迎。由于图书馆位置基本处于小区中心,居民从任何组团过来都很方便,如果不愿步行,还可以搭乘社区运行的微公交。
他表示,按照贵阳市探索创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社区”以及打造“15分钟生活圈”要求,小区内医养中心、多功能运动中心等设施相继建成,群众就医、上学、文体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很好满足。
“现在小区的住户大概有11000多户,34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大约有2500户。”物业公司总经理魏宁说,考虑到部分老人不方便或不想做饭,去年小区办起了业主食堂,以低于市场价的惠民价格提供就餐服务。
在环境温馨的餐厅内,个性化餐谱指引、智能电子餐盘结算等细节十分贴心。在9月当地疫情严重期间,业主食堂每顿为小区业主和志愿者供应1500份左右的餐食,让家的味道在社区传递。
“这段时间我们员工很辛苦,但业主很幸福。”指着邻里活动中心墙上挂满的各种锦旗,魏宁介绍,去年投用、占地约1400平方米的中心内,有舞蹈室、乐器排练室、声乐室、书画室,平时开设了走秀、舞蹈、乐器等课程。
77岁的龚继章常到邻里活动中心。“我们老年人有了娱乐健身交友的好去处,个个精气神十足,身体自然也硬朗了。”细数着社区的可喜变化,老人乐得合不拢嘴:“这不仅是‘15分钟生活圈’,更是我们的‘15分钟幸福圈’!”
今年,南明区启动打造11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以国际城小区为重点的太慈桥生活圈是其中之一。以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为切入点,各个街道、居委会以入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对照“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等要素,缺什么补什么,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贵阳提出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建立征求群众意见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资金清单“四张清单”,确保“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符合群众意愿、得到群众认可,真正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上旬,贵阳市共启动实施99个“15分钟生活圈”、2338个项目,项目平均开工率达98.85%、完工率达68.87%,群众满意度和知晓率稳步提升。
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宁宇表示,将把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抓手,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加快推动相关项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