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消费回暖明显 复苏步伐加快
2022-07-07 本报记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出台促消费相关举措,全方位多领域发力激发消费潜力。《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当前,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回暖迹象明显,绿色、智能等消费升级亮点显现,线上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速,市场复苏步伐加快。

  “政府消费券已经发放了一段时间了,我一直在关注。这次抢了满300元减90元的券,买了心仪的口红,给政府的惠民行动点赞!”宁夏中卫市民齐静波使用政府消费券后说。

  据中卫市商务局统计,截至6月29日,政府统筹资金5800万元,发放政府消费券40万张,带动消费2.3亿元,带动比为1∶9.15。政府消费券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有效激起全市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在江西,汽车等重点商品领域升温明显。5月至7月,江西将投入4600万元用于汽车摇号抽奖,买新车最高奖补达5万元。“省里出台的汽车补贴政策客户咨询较多,对销量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5月份新车销售环比上涨幅度达到65%以上,6月份继续保持快速上升,环比增速接近30%。”江西国力汽车集团负责人说。

  6月15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促进数智化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目前,京东智能城市消费促进平台已助力北京、云南、深圳、太原、哈尔滨、郑州、成都、昆明、沈阳、东莞、拉萨、中山、雄安新区等十余个省市发放近10亿元消费券资金,带动消费额近10倍。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复商复市步伐加快、政企合力促消费,消费信心和预期得到修复和提升,前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逐渐释放出来,消费市场呈现良好复苏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向好的同时,我国消费升级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为消费复苏注入新动能。例如,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品呈现出的绿色、智能化趋势,成为大宗消费品领域接下来重要的增长点。

  5月1日至6月30日,个人消费者在广东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可以享受8000元/辆的补贴。广州市民曾琪告诉记者,所住小区里配有充电桩,加上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她准备购置一台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着两个周末去看车。“十几万价位的新能源汽车选择很多,又经济又环保,适合家庭短途出游。”她说。

  近期,工信部等四部门启动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潜力。乘联会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零售近50万辆,有望创历史新高,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在家电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等高端产品需求增长,带动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以618年中大促活动为例,京东家电的新品、中高端家电产品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5倍,成套购家电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2倍;苏宁易购平台爆款套购销售同比增长257%,门店高端家电销售同比增长182%,以旧换新订单同比增长172%。

  另外,线上消费等新业态同样呈现加速发展之势。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小微企业如今不只单做线下零售,更青睐线上线下同步拓展。有小店主告诉记者,触网后,经营触角变得更长,客户从周围社区居民,到现在有一定距离的客户也能覆盖到了。

  在关利欣看来,这些消费新趋势、新业态加速成长,正在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开启新的潜力空间,也表明我国消费潜力大、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预计6月份消费有望实现正增长。”关利欣说。

  华创证券分析指出,6月前四周,汽车消费明显改善,同比增速回正至27%,加之上海等地出行数据持续向正常水平回归,预计社零表现可能加速修复。

  展望全年,关利欣认为,在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撑下,随着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市场的重启,消费市场将在新业态模式、新消费热点、新品类品牌的带动下加快复苏并释放强大动能。在她看来,“消费仍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牵引带动经济循环,实现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近期在商务部发布会上表示,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费有望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记者王文博、周蕊、赵倩、程迪、丁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B矩形广告大

盯紧“灰犀牛” 预防“黑天鹅”

盯紧“灰犀牛” 预防“黑天鹅”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数字赋能监管工作,紧盯人们习以为常“灰犀牛”事件,严防出乎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探索出一条智慧监管新路径。

·“坑老骗局”花样翻新 养老保健理财领域高发

中车长客的“创新答卷”

中车长客的“创新答卷”

中车长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高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的缩影,其成果标注出中国高铁人永不服输、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

·爬坡过坎 泰达控股加快改革重塑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